| 第一部分 抗白斑综合症病毒口服 VP28 亚单位疫苗的研究 | 第1-69页 |
| 本研究工作的创新点 | 第9-10页 |
| 中文摘要 | 第10-12页 |
| Abstract | 第12-14页 |
| 引言 | 第14-15页 |
| 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5-29页 |
| ·白斑综合症病毒的研究进展 | 第15-18页 |
| ·WSSV 的形态结构和基因组 | 第15-16页 |
| ·WSSV 的形态结构 | 第15-16页 |
| ·WSSV 的基因组 | 第16页 |
| ·WSSV 结构蛋白 | 第16-18页 |
| ·VP28 蛋白 | 第17页 |
| ·VP19 蛋白 | 第17页 |
| ·VP26 蛋白 | 第17-18页 |
| ·VP15 蛋白 | 第18页 |
| ·WSSV 的感染宿主及传播途径 | 第18-19页 |
| ·WSSV 感染后虾体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| 第19-20页 |
| ·WSSV 的防治 | 第20-24页 |
| ·选育抗性基因和品种 | 第20页 |
| ·免疫增强剂 | 第20-21页 |
| ·抗体中和 | 第21页 |
| ·RNA 干扰 | 第21-22页 |
| ·疫苗 | 第22-24页 |
| ·灭活疫苗 | 第22页 |
| ·蛋白质亚单位疫苗 | 第22-23页 |
| ·DNA 疫苗 | 第23-24页 |
| ·WSSV 感染的诊断与检测 | 第24-25页 |
| ·PCR 检测 | 第24页 |
| ·免疫检测 | 第24-25页 |
| ·分子杂交检测 | 第25页 |
| ·TAT 蛋白转导域的研究进展 | 第25-27页 |
| ·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| 第27-29页 |
|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9-43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29-33页 |
| ·菌株、质粒以及目的基因 | 第29页 |
| ·主要试剂 | 第29页 |
| ·培养基的配制 | 第29页 |
| ·常用溶液的配制 | 第29-30页 |
| ·碱裂解法小量提取质粒所用溶液 | 第30页 |
| ·琼脂糖凝胶电泳所用溶液 | 第30页 |
| ·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所用溶液 | 第30-31页 |
| ·Ni 柱纯化所用溶液 | 第31页 |
| ·ProteinA 亲和层析相关溶液 | 第31-32页 |
| ·Western Blot 相关溶液 | 第32页 |
| ·鳌虾血淋巴抗凝剂 | 第32-33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33-43页 |
| ·vp28;tat-vp28;vp28-egfp;tat-vp28-egfp 基因的扩增 | 第33-34页 |
| ·vp28 基因的制备 | 第33页 |
| ·融合基因 tat-vp28 的制备 | 第33页 |
| ·egfp 基因的制备 | 第33-34页 |
| ·PCR 产物的回收、纯化与克隆 | 第34-36页 |
| ·PCR 产物的回收 | 第34-35页 |
| ·PCR 产物的克隆 | 第35页 |
| ·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 JM 109 | 第35-36页 |
| ·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的制备和表达 | 第36-37页 |
| ·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的制备 | 第36页 |
| ·基因工程融合蛋白的表达 | 第36-37页 |
| ·融合蛋白的纯化 | 第37-39页 |
| ·融合蛋白的提取 | 第37页 |
| ·Ni-NTA Superflow 柱亲和层析法纯化融合蛋白 | 第37-38页 |
| ·超滤浓缩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并置换 Elution Buffer | 第38页 |
| ·蛋白浓度的测定 | 第38-39页 |
| ·重组蛋白表达的 Western Blot 鉴定 | 第39-40页 |
| ·VP28 多克隆抗体的纯化 | 第39页 |
| ·Western Blot 操作方法 | 第39-40页 |
| ·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| 第40页 |
| ·冰冻切片 HE 染色 | 第40-41页 |
| ·流式细胞术 | 第41页 |
| ·克氏螯虾的口服蛋白质亚单位疫苗实验 | 第41-42页 |
| ·WSSV 的提取 | 第41页 |
| ·病毒滴度测定 | 第41页 |
| ·螯虾的口服疫苗与病毒攻击 | 第41-42页 |
| ·数据分析 | 第42-43页 |
| 第三章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43-58页 |
| ·重组质粒的构建和表达 | 第43-48页 |
| ·重组质粒的构建 | 第43-48页 |
| ·TAT-VP28 蛋白的穿肠功能研究 | 第48-52页 |
| ·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| 第48-49页 |
| ·冰冻切片 HE 染色 | 第49-50页 |
| ·流式细胞术 | 第50-52页 |
| ·克氏螯虾体内 PO,SOD 酶活变化 | 第52-54页 |
| ·酚氧化酶(PO)活力分析 | 第52-53页 |
| ·超氧化物岐化酶(SOD)活力分析 | 第53-54页 |
| ·克氏螯虾口服蛋白质亚单位疫苗和病毒攻击实验 | 第54-58页 |
| 第四章 讨论 | 第58-6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1-69页 |
| 第二部分 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介导的生长激素口服 DNA 药物的研究 | 第69-114页 |
| 本研究工作的创新点 | 第69-70页 |
| 中文摘要 | 第70-72页 |
| Abstract | 第72-74页 |
| 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74-84页 |
| ·鱼类生长激素的研究进展 | 第74页 |
| ·鱼类生长激素的分子结构 | 第74-75页 |
| ·鱼类生长激素的功能 | 第75页 |
| ·鱼生长激素促进鱼类生长的生理机制 | 第75-76页 |
| ·生长激素促进虾生长和发育的研究进展 | 第76-79页 |
| ·生长激素促进虾生长和发育 | 第76-78页 |
| ·添加饲料添加剂促进虾生长和发育 | 第78-79页 |
| ·DNA 疫苗的研究进展 | 第79-81页 |
| ·鼠伤寒沙门氏菌作为 DNA 疫苗的研究进展 | 第80-81页 |
| ·对虾抗菌肽信号肽的研究进展 | 第81-84页 |
|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84-98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84-90页 |
| ·菌株、质粒以及目的基因 | 第84页 |
| ·实验动物 | 第84页 |
| ·COS-7 细胞的培养 | 第84页 |
| ·主要试剂 | 第84-85页 |
| ·引物合成及测序 | 第85页 |
| ·培养基的配制 | 第85-86页 |
| ·常用溶液的配制 | 第86页 |
| ·碱裂解法小量提取质粒所用溶液 | 第86页 |
| ·琼脂糖凝胶电泳所用溶液 | 第86页 |
| ·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所用溶液 | 第86-87页 |
| ·Protein A 亲和层析相关溶液 | 第87页 |
| ·Western Blot 相关溶液 | 第87-88页 |
| ·Trizol 法提取法 RNA | 第88页 |
| ·甲醛琼脂糖凝胶 RNA 电泳所用溶液 | 第88-89页 |
| ·cDNA 的逆转录 | 第89-90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90-98页 |
| ·sgh 基因的扩增 | 第90-91页 |
| ·融合基因 sgh 的制备 | 第90-91页 |
| ·PCR 产物的回收、纯化与克隆 | 第91-93页 |
| ·PCR 产物的回收 | 第91页 |
| ·PCR 产物的克隆 | 第91-92页 |
| ·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 JM 109 | 第92-93页 |
| ·重组质粒 pcDNA3.1-SGH 转化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 | 第93-94页 |
| ·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感受态的制备 | 第93页 |
| ·质粒转化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 | 第93页 |
| ·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阳性重组子的鉴定 | 第93-94页 |
| ·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 | 第94页 |
| ·重组菌投喂克氏螯虾幼虾 | 第94-95页 |
| ·sgh 融合基因在虾体不同组织中转录水平的分析 | 第95页 |
| ·GH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和纯化 | 第95-96页 |
| ·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| 第95页 |
| ·多克隆抗体的纯化 | 第95-96页 |
| ·Western blot 检测 SGH 在 COS-7 细胞中的表达 | 第96页 |
| ·生长性能测定与分析 | 第96-97页 |
| ·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对螯虾的安全性试验 | 第97页 |
| ·数据分析 | 第97-98页 |
| 第三章 实验结果 | 第98-107页 |
| ·重组质粒构建 | 第98-99页 |
| ·重组质粒 pcDNA3.1-SGH 在 COS-7 细胞中的体外表达 | 第99-100页 |
| ·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 | 第100-103页 |
| ·重组菌 SV/pcDNA3.1-SGH 的鉴定 | 第103页 |
| ·DNA 疫苗在虾体内的表达 | 第103-105页 |
| ·口服 DNA 疫苗促进克氏螯虾生长 | 第105-106页 |
| ·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对螯虾的安全性试验 | 第106-107页 |
| 第四章 讨论 | 第107-10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09-114页 |
| 附录 | 第114-115页 |
| 致谢 | 第11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