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4页 |
中文文摘 | 第4-7页 |
目录 | 第7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2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| 第12-28页 |
·浪漫关系的研究综述 | 第12-18页 |
·浪漫关系的涵义 | 第12页 |
·浪漫关系的类型 | 第12页 |
·浪漫关系的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·浪漫关系的理论观点 | 第13-16页 |
·浪漫关系的相关研究 | 第16-18页 |
·人际信任的研究综述 | 第18-22页 |
·人际信任的概念 | 第18-19页 |
·人际信任的分类 | 第19页 |
·人际信任理论基础 | 第19-20页 |
·人际信任的测量方法 | 第20-21页 |
·人际信任与依恋、社会支持、人格、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 | 第21-22页 |
·“90后”大学生的相关研究 | 第22-24页 |
·“90后”及“90后”大学生的界定 | 第22页 |
·“'90后”大学生的特征 | 第22-23页 |
·“90后”大学生的研究现状 | 第23-24页 |
·问题提出、研究假设及本研究的意义 | 第24-28页 |
·已有研究不足及问题提出 | 第24-26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26页 |
·研究假设 | 第26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26-28页 |
第二章 大学生浪漫关系问卷的编制 | 第28-38页 |
·问卷编制的目的 | 第28页 |
·研究过程 | 第28-30页 |
·问卷编制的程序 | 第28-29页 |
·被试与方法 | 第29-30页 |
·研究结果与分析 | 第30-35页 |
·项目分析 | 第30-31页 |
·探索性因素分析 | 第31-33页 |
·验证性因素分析 | 第33-34页 |
·信度与效度分析 | 第34-35页 |
·研究小结 | 第35-38页 |
第三章 “90后”大学生浪漫关系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 | 第38-50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38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38-39页 |
·被试 | 第38-39页 |
·研究工具 | 第39页 |
·研究程序 | 第39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39页 |
·研究结果与分析 | 第39-50页 |
·“90后”大学生浪漫关系与入际信任的总体状况 | 第39-40页 |
·“90后”大学生浪漫关系与人际信任的人口统计学差异 | 第40-46页 |
·“90后”大学生浪漫关系与人际信任的相关分析 | 第46页 |
·“90后”大学生浪漫关系与人际信任的回归分析 | 第46-50页 |
第四章 讨论 | 第50-58页 |
·“90后”大学生浪漫关系和人际信任的总体特点 | 第50-51页 |
·人口统计变量分析 | 第51-55页 |
·性别 | 第51页 |
·专业 | 第51-52页 |
·是否独生子女 | 第52-53页 |
·生源地 | 第53页 |
·年级 | 第53页 |
·有无恋爱经历 | 第53-55页 |
·是否同城 | 第55页 |
·“90后”大学生浪漫关系与人际信任的关系分析 | 第55-58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58-62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58页 |
·建议 | 第58-62页 |
·提高“90后”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的建议 | 第59-60页 |
·促进“90后”大学生浪漫关系发展的建议 | 第60-62页 |
第六章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| 第62-64页 |
·研究的创新之处 | 第62页 |
·本研究的不足 | 第62-64页 |
附录1 | 第64-66页 |
附录2 | 第66-70页 |
附录3 | 第70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80页 |
中文部分 | 第74-76页 |
英文文献 | 第76-8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80-82页 |
致谢 | 第82-84页 |
个人简历 | 第84-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