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汉语语文论文

中小学语文中外同题材文本比较教学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0页
引言第10-12页
第一章 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-18页
 一、研究背景第12-14页
  (一) 中外同题材文本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第12-13页
  (二) 中外同题材文本选编进入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意图第13-14页
 二、研究意义第14-18页
  (一) 领悟编者的编撰目的第14页
  (二) 把握好教学的起点第14-15页
  (三) 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第15-18页
第二章 比较教学法在中外同题材文本中的运用第18-26页
 一、比较教学的核心点可比性第18-19页
 二、比较教学法在中外同题材文本中的运用第19-26页
  (一) 把握学生心理特征,打好知识基础,是运用比较法教学的前提第21-22页
  (二) 选好比较对象,对准比较点,是运用比较教学的前提第22-23页
  (三) 辨析“同中有异”与“异中有同”是比较教学法的重点第23-24页
  (四) 循序渐进的导入是比较法教学的原则第24页
  (五) 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、创造性、比较分析的能力是比较教学的目标第24-26页
第三章 中外同题材文本对教学的意义第26-34页
 一、中外同题材文本比较教学对于教师教学的意义第26-29页
  (一) 从知识的复制者到知识的建构者第26-27页
  (二) 从知识的传授者到知识的促进者第27页
  (三) 从知识的传授者到知识的引导者第27页
  (四) 从知识的独白者到知识的对话者第27-28页
  (五) 由教学的工作者向教学的研究性专家转变第28-29页
 二、中外同题材文本比较教学对于学生学习产生的意义第29-30页
  (一) 重视课前预习,培养预习能力第29页
  (二) 对比分析,启迪创新意识第29-30页
  (三) 培养逆向思维,发展创新意识第30页
 三、中外“同题材”文本的比较教学对于语文学科教学的意义第30-34页
结语第34-36页
参考文献第36-37页
后记第37-38页

论文共3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情境教学在中学思政课中的运用
下一篇:基于协作学习的网络课程设计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