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22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22-48页 |
·选题背景与意义 | 第22-25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22-24页 |
·选题意义 | 第24-25页 |
·高新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界定 | 第25-27页 |
·高新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 | 第25-26页 |
·高新技术产业的分类 | 第26-27页 |
·国内外的研究动态与文献综述 | 第27-45页 |
·国外的研究综述 | 第27-36页 |
·国内的研究进展 | 第36-45页 |
·本文的研究框架与结构安排 | 第45-48页 |
第2章 高新技术企业中研发和人力资本的差异化影响 | 第48-68页 |
·高新技术企业绩效影响因素的主要观点 | 第49-50页 |
·研发和人力资本等因素对高新技术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 | 第50-54页 |
·研发投入与高新技术企业绩效提升 | 第50-51页 |
·人力资本对高新技术企业绩效影响的不确定性 | 第51-52页 |
·资本结构对高新技术企业绩效具有负向影响 | 第52-53页 |
·规模对高新技术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| 第53-54页 |
·指标选取、数据处理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54-56页 |
·指标选取 | 第54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54-55页 |
·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55-56页 |
·构建高新技术企业绩效影响因素的分位数回归模型 | 第56-58页 |
·分位数估计方法 | 第56-58页 |
·模型构建 | 第58页 |
·高新技术企业中研发和人力资本因素的差异化影响 | 第58-6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6-68页 |
第3章 高新技术产业中内外资企业间双向溢出效应的检验 | 第68-88页 |
·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外资主导模式 | 第69-73页 |
·外资企业的发展对内资企业具有“挤出效应” | 第69-70页 |
·高新技术各子行业中外资与内资结构的差异 | 第70-71页 |
·外资与内资企业研发产出效率差距较大 | 第71-72页 |
·外资与内资企业劳动力的变动 | 第72-73页 |
·内外资企业间双向溢出效应的理论模型 | 第73-76页 |
·内资企业方程的推导 | 第74-75页 |
·外资企业方程的推导 | 第75-76页 |
·内外资企业间双向溢出效应的计量经济模型 | 第76-80页 |
·数据来源与检验 | 第76-77页 |
·双向溢出效应动态面板模型的构建与估计 | 第77-80页 |
·外资对内资企业动态溢出效应的分析 | 第80-83页 |
·内资企业动态面板模型的估计结果 | 第80-81页 |
·内资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| 第81-83页 |
·外资企业向内资企业溢出效应的分析 | 第83页 |
·内资对外资企业动态溢出效应的分析 | 第83-87页 |
·外资企业动态面板模型的估计结果 | 第83-84页 |
·外资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| 第84-85页 |
·内资企业向外资企业溢出效应的分析 | 第85-8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7-88页 |
第4章 高新技术产业省域发展水平的梯度变迁 | 第88-108页 |
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省域差异过大 | 第89-92页 |
·高新技术产业产出向东部省份高度集聚 | 第89-90页 |
·高新技术产业技术与研发的省域差异 | 第90-91页 |
·高新技术产业省域间的人才差异 | 第91-92页 |
·高新技术产业省域发展水平及其梯度变迁 | 第92-97页 |
·高新技术产业省域发展水平的测定 | 第92-94页 |
·高新技术产业省域发展水平的梯度变迁 | 第94-97页 |
·高新技术产业省域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广义排序选择模型 | 第97-101页 |
·高新技术产业省域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选择 | 第97-99页 |
·高新技术产业省域发展水平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 | 第99-101页 |
·不同梯度高新技术产业省域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101-106页 |
·模型的估计结果 | 第101-102页 |
·不同梯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102-10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6-108页 |
第5章 区域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研发积累、知识溢出与产出增长 | 第108-128页 |
·研发积累与产出增长的理论模型 | 第109-111页 |
·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| 第111-116页 |
·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的构建 | 第111-112页 |
·空间权重矩阵构造与变量选取 | 第112-116页 |
·高新技术产业产出和研发的空间特征分析 | 第116-121页 |
·高新技术产业产出的空间特征分析 | 第116-119页 |
·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的空间特征分析 | 第119-121页 |
·研发积累、知识溢出对高新技术产业产出贡献的实证分析 | 第121-126页 |
·研发积累、知识溢出对高新技术产业产出影响的估计结果 | 第121-122页 |
·研发积累、知识溢出对高新技术产业产出影响的实证分析 | 第122-12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26-128页 |
第6章 财税政策激励下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 | 第128-149页 |
·高新技术产业投入产出表和社会核算矩阵的编制 | 第129-133页 |
·高新技术产业投入产出表编制 | 第129-131页 |
·高新技术产业社会核算矩阵的编制 | 第131-133页 |
·财税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 | 第133-137页 |
·财税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 | 第133-136页 |
·政策激励下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机理 | 第136-137页 |
·高新技术产业CGE模型构建 | 第137-140页 |
·高新技术产业CGE模型的构建 | 第137-139页 |
·闭合规则设定、价格基准选择与参数估计 | 第139-140页 |
·财税政策激励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模拟 | 第140-143页 |
·财政激励政策与高新技术产业增长 | 第140-141页 |
·税收优惠政策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| 第141页 |
·财税政策作用下高新技术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动 | 第141-143页 |
·财税政策作用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影响的模拟 | 第143-147页 |
·财政激励下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动 | 第143-146页 |
·税收优惠下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动 | 第146-147页 |
·敏感性测试 | 第14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47-149页 |
第7章 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 | 第149-170页 |
·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地位 | 第150-152页 |
·中国高技术产业产出规模位于世界前列 | 第150-151页 |
·中国高技术研发投入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 | 第151-152页 |
·中、日、英、美四国投入产出数据来源与处理 | 第152-154页 |
·高技术产业产出增长及其影响因素的国际比较 | 第154-162页 |
·结构分解模型 | 第155-157页 |
·最终需求各组成部分对高技术产业产出增长的贡献 | 第157-160页 |
·增加值各组成部分对高技术产业产出增长的贡献 | 第160-162页 |
·高技术产业关联效应的国际比较 | 第162-169页 |
·非完全假设抽取法 | 第162-164页 |
·高技术产业后向关联的国际比较 | 第164-167页 |
·高技术产业前向关联的国际比较 | 第167-16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69-170页 |
第8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| 第170-178页 |
·本文的研究结论 | 第170-173页 |
·政策建议 | 第173-176页 |
·本文的创新点 | 第176页 |
·研究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176-178页 |
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及其他成果 | 第178-180页 |
附录 | 第180-19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90-206页 |
后记 | 第206-20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