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6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6-25页 |
一、研究背景:问题的提出 | 第16-17页 |
二、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| 第17-18页 |
三、相关文献综述 | 第18-21页 |
四、研究思路与结构设计 | 第21-23页 |
五、创新与不足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公共基础设施与公共基础设施支出 | 第25-42页 |
第一节 公共基础设施:内涵、范围和融资 | 第25-35页 |
一、公共基础设施的内涵和特征 | 第25-26页 |
二、公共基础设施的范围 | 第26-27页 |
三、公共基础设施的融资 | 第27-35页 |
第二节 公共基础设施支出的类别划分 | 第35页 |
第三节 我国公共基础设施支出的基本状况 | 第35-42页 |
一、公共基础设施支出规模增长迅速 | 第36-37页 |
二、公共基础设施支出的资金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| 第37-38页 |
三、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区域分布的变化 | 第38-40页 |
四、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取得显著成就 | 第40-42页 |
第三章 公共基础设施支出绩效评价的一般分析 | 第42-52页 |
第一节 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产生与发展 | 第42-46页 |
一、历史背景 | 第42-43页 |
二、发展历程 | 第43-44页 |
三、功效和启示 | 第44-46页 |
第二节 公共基础设施支出绩效的评价内涵与类型 | 第46-49页 |
第三节 公共基础设施支出绩效评价的特殊性 | 第49-52页 |
一、全方位系统性 | 第49-50页 |
二、目标的多元化 | 第50页 |
三、绩效指标的复合性和难确定性 | 第50页 |
四、专业性较强 | 第50-51页 |
五、信息获取存在难度 | 第51页 |
六、受传统管理观念影响较大 | 第51-52页 |
第四章 我国公共基础设施支出绩效评价的制度变迁 | 第52-64页 |
第一节 我国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历史沿革 | 第52-57页 |
一、初步探索阶段(20世纪90年代) | 第52-53页 |
二、试点阶段(2001年-2004年) | 第53-54页 |
三、逐步推广阶段(2004年以后) | 第54-57页 |
第二节 目前公共基础设施支出绩效评价的操作方式 | 第57-61页 |
一、项目的事前评价 | 第57-59页 |
二、项目的事中评价 | 第59-60页 |
三、项目的事后评价 | 第60页 |
四、基于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应用 | 第60-61页 |
第三节 基础设施支出绩效评价中的制度和政策缺失 | 第61-64页 |
一、必要法律依据的缺失 | 第61-62页 |
二、缺乏统一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 | 第62-63页 |
三、评价客体选择方面存在的问题 | 第63-64页 |
第五章 公共基础设施支出绩效评价基本框架的构建 | 第64-87页 |
第一节 基础设施支出绩效评价目标的多重性 | 第64-68页 |
一、效率目标 | 第64-65页 |
二、效益目标 | 第65页 |
三、效果目标 | 第65-67页 |
四、社会效应目标 | 第67页 |
五、生态效应目标 | 第67-68页 |
第二节 基础设施支出绩效评价的原则 | 第68-71页 |
一、绩效评价的客观公正性 | 第68-69页 |
二、多重目标的结合性 | 第69-70页 |
三、统一性和差别性的兼顾 | 第70页 |
四、定量和定性评价的结合与互补 | 第70-71页 |
五、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的有机结合 | 第71页 |
第三节 公共基础设施支出绩效评价的流程设计 | 第71-87页 |
一、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周期性 | 第71-74页 |
二、三个阶段绩效评价的基本要点 | 第74-75页 |
三、绩效评价流程的细化 | 第75-87页 |
第六章 公共基础设施支出绩效评价中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案 | 第87-127页 |
第一节 绩效评价实施主体及其确定 | 第87-97页 |
一、评价主体的必备条件 | 第87页 |
二、不同评价主体的特征分析 | 第87-89页 |
三、国外绩效评价实施主体的比较分析与借鉴 | 第89-90页 |
四、现行绩效评价主体选择方面的利弊分析 | 第90-92页 |
五、绩效评价主体的选择与确定 | 第92-94页 |
六、第三方组织应扮演的角色 | 第94-96页 |
七、社会公众的监督与偏好表达 | 第96-97页 |
第二节 公共基础设施支出绩效评价的方法及运用 | 第97-108页 |
一、绩效评价基本方法剖析 | 第97-105页 |
二、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及运用 | 第105-108页 |
第三节 公共基础设施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的确定 | 第108-119页 |
一、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| 第108-117页 |
二、绩效评价标准的确定 | 第117-118页 |
三、绩效评价计分方法的应用 | 第118-119页 |
第四节 绩效评价中的制约因素与相关对策 | 第119-124页 |
一、信息资料获取问题 | 第119-121页 |
二、评价理念问题 | 第121页 |
三、部门抵制的问题 | 第121-122页 |
四、评价者素质问题 | 第122-123页 |
五、评价结果的应用问题 | 第123-124页 |
第五节 绩效预算与基础设施支出绩效评价 | 第124-127页 |
一、绩效预算与基础设施支出绩效评价的关系 | 第124-125页 |
二、由绩效评价向绩效预算过渡 | 第125-127页 |
第七章 案例分析:以公路建设支出绩效评价流程设计为例 | 第127-151页 |
第一节 公路建设支出绩效的评价目标与方法 | 第127-132页 |
一、公路建设支出绩效的评价目标 | 第127-129页 |
二、公路建设支出绩效的评价方法 | 第129-132页 |
第二节 事前的评审 | 第132-138页 |
一、前期准备 | 第132-134页 |
二、实施绩效评价 | 第134-138页 |
三、评价结果的应用 | 第138页 |
第三节 事中的考核 | 第138-143页 |
一、前期准备 | 第138-140页 |
二、实施绩效评价 | 第140-143页 |
三、评价结果的应用 | 第143页 |
第四节 事后的评价 | 第143-151页 |
一、前期准备 | 第143-145页 |
二、实施绩效评价 | 第145-150页 |
三、评价结果的应用 | 第150-151页 |
附录 | 第151-153页 |
博士研究生科研成果目录 | 第153-1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4-161页 |
后记 | 第161-1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