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教育论文--教师与学生论文--教师论文

县级职教中心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对策研究--以吉林省为例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8页
前言第8-10页
 (一) 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第8-9页
 (二) 研究思路与内容第9页
 (三) 研究方法第9-10页
一、 职业教育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相关研究第10-19页
 (一) 相关概念界定第10-12页
 (二) “双师型”教师建设的依据第12-16页
 (三) 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研究述评第16-19页
二、 县级职教中心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的调查研究第19-30页
 (一) 调研过程第19页
 (二) 调研对象基本情况第19页
 (三) 两县职教中心的调查统计第19-28页
 (四) 两县职教中心发展现状的整体评价第28-30页
三、 县级职教中心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第30-36页
 (一) 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的成绩第30-32页
 (二) 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第32-36页
四、 县级职教中心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6-40页
 (一) 学校文化因素第36页
 (二) “校企合作”手段没有发挥第36-37页
 (三) “工学交替”动力不足第37页
 (四) 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不稳定性第37页
 (五) 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因素第37-38页
 (六) 教师个体因素第38-40页
五、 县级职教中心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第40-44页
 (一) “以就业为导向”的校园文化促进教师观念转变第40页
 (二) “校企合作”为“双师型”教师建设奠定体制基础第40-41页
 (三) “工学交替”教学模式提升教师教学专长第41页
 (四) 完善职业教育教师的资格认定、准入及退出制度第41-42页
 (五) 建立“双师型”教师的培训制度第42-43页
 (六) 建立发挥激励作用的“劳动分配制度”和“职称评定制度”第43-44页
结语第44-45页
参考文献第45-47页
后记第47页

论文共4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西辽河流域草原文明史校本教材开发
下一篇:美国专业发展学校中教育实习的探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