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钢琴前奏曲的风格演变--以肖邦、德彪西和斯克里亚宾的前奏曲创作为例
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一、 绪论 | 第8-11页 |
(一)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| 第8页 |
(二)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| 第8-9页 |
(三)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| 第9-11页 |
二、 前奏曲的历史背景 | 第11-14页 |
(一) 前奏曲的起源 | 第11页 |
(二) 十九世纪音乐的发展 | 第11-14页 |
三、 肖邦、德彪西、斯克里亚宾的前奏曲创作背景 | 第14-22页 |
(一) 弗里德里克·弗朗索瓦·肖邦 | 第14-15页 |
1. 生平简介 | 第14-15页 |
2. 影响创作的因素 | 第15页 |
(二) 阿希尔·克劳德·德彪西 | 第15-19页 |
1. 生平简介 | 第15-17页 |
2. 影响创作的因素 | 第17-19页 |
(三) 亚历山大·尼古拉耶维奇·斯克里亚宾 | 第19-22页 |
1. 生平简介 | 第19-20页 |
2. 影响创作的因素 | 第20-22页 |
四、 肖邦、德彪西、斯克里亚宾的前奏曲创作特点 | 第22-46页 |
(一) 肖邦的钢琴前奏曲 | 第22-29页 |
1. 浪漫主义风格的缩影 | 第23-25页 |
2. 曲风中的爱国情怀 | 第25-27页 |
3. 前奏曲中复调的运用 | 第27-28页 |
4. 作品蕴含的隐性标题 | 第28-29页 |
(二) 德彪西的钢琴前奏曲 | 第29-39页 |
1. 鲜明生动的标题性 | 第30-31页 |
2. 变幻莫测的节拍和节奏 | 第31-34页 |
3. 民族风格元素的运用 | 第34-36页 |
4. 对大自然的赞美崇拜 | 第36-39页 |
(三) 斯克里亚宾的钢琴前奏曲 | 第39-46页 |
1. “肖邦风格”对前奏曲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2. 明晰精致的结构 | 第41-43页 |
3. 浪漫抒情的明和暗 | 第43-46页 |
五、 前奏曲的风格演变脉络 | 第46-49页 |
六、 结语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
附录一:肖邦作品一览表 | 第53-54页 |
附录二:德彪西作品一览 | 第54-55页 |
附录三:斯克里亚宾作品一览表 | 第55-56页 |
后记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