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用集合债权信托基金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--基于浙江省新案例的分析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1. 导论 | 第11-16页 |
·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·文章逻辑框架 | 第13-14页 |
·可能的新意 | 第14-16页 |
2.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综述 | 第16-26页 |
·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综述 | 第16-19页 |
·国外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综述 | 第16-17页 |
·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综述 | 第17-19页 |
·中小企业融资难解决办法综述 | 第19-24页 |
·国外中小企业融资难解决办法综述 | 第19-20页 |
·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解决办法综述 | 第20-24页 |
·文献综述小结 | 第24-26页 |
3.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| 第26-31页 |
·我国中小企业定义与地位 | 第26-27页 |
·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| 第27-31页 |
·内源融资比重低 | 第27-28页 |
·银行信贷资金少 | 第28-29页 |
·直接融资渠道窄 | 第29页 |
·民间借贷不规范 | 第29-31页 |
4. 传统担保模式与桥隧模式 | 第31-41页 |
·传统担保模式 | 第31-35页 |
·传统担保模式简介 | 第31页 |
·传统担保模式缺陷 | 第31-35页 |
·桥隧模式 | 第35-41页 |
·桥隧模式简介 | 第35-36页 |
·桥隧模式理论基础 | 第36-38页 |
·桥隧模式的社会效应 | 第38-39页 |
·桥隧模式的缺陷 | 第39-41页 |
5. 路衢模式—集合债权信托基金 | 第41-58页 |
·集合债权信托基金融资平台 | 第41-43页 |
·集合债权信托基金融资平台简介 | 第41-42页 |
·路衢模式的核心流程图 | 第42-43页 |
·路衢模式核心理念 | 第43-48页 |
·整合金融资源 | 第43-44页 |
·风险与收益相配 | 第44-47页 |
·期权设置 | 第47页 |
·资产组合 | 第47-48页 |
·路衢模式各主体角色 | 第48-50页 |
·地方政府角色 | 第48页 |
·担保机构角色 | 第48-49页 |
·信托机构角色 | 第49页 |
·银行角色 | 第49页 |
·业界投资者角色 | 第49-50页 |
·路衢模式的运作流程 | 第50-55页 |
·确定目标企业 | 第50-52页 |
·设置交易结构 | 第52-54页 |
·担保与融资 | 第54-55页 |
·路衢模式与传统担保模式、桥隧模式的比较 | 第55-58页 |
·从参与主体角度来看 | 第55-56页 |
·从资金的有效运用来看 | 第56-57页 |
·从风险收益的对称性角度来看 | 第57-58页 |
6. 集合债权信托基金产品与案例分析 | 第58-65页 |
·中小企业集合债权信托基金首期产品—平湖秋月 | 第58-62页 |
·基金产品简介 | 第58-59页 |
·基金投向情况 | 第59页 |
·基金运行效果 | 第59-60页 |
·案例分析与总结 | 第60-62页 |
·中小企业集合债权信托基金其它系列产品 | 第62-65页 |
7. 对集合债权信托基金的评价与建议 | 第65-73页 |
·集合债权信托基金融资平台的社会效应分析 | 第65-68页 |
·中小企业角度 | 第65-66页 |
·担保业角度 | 第66-67页 |
·信托业角度 | 第67页 |
·投资者角度 | 第67-68页 |
·政府角度 | 第68页 |
·集合债权信托基金平台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 | 第68-73页 |
·机构投资者期权执行方式的问题 | 第68-69页 |
·政府作为优先级受益人的问题 | 第69-70页 |
·基金中长期下风险控制的问题 | 第70-71页 |
·多方参与成本控制的问题 | 第71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7页 |
后记 | 第77-78页 |
致谢 | 第78-79页 |
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