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--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--交通调查与规划论文

基于活动方法的个体出行行为分析与出行需求预测模型系统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4页
图索引第14-17页
表索引第17-19页
第1章 绪论第19-29页
   ·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9-21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1-24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现状第21-23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现状第23-24页
     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24页
   ·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4-25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标第24-25页
     ·主要研究内容第25页
   ·技术路线第25-26页
   ·论文的组织结构第26-29页
第2章 基于活动的出行需求分析理论与模型分析第29-53页
   ·基于活动的出行需求分析的理论基础第29-39页
     ·出行、往返行程和活动的概念第29-30页
     ·出行行为的表达方法第30-32页
     ·活动和出行需求的特征第32-34页
     ·活动和出行决策体系第34-36页
     ·活动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6-38页
     ·活动决策的选择过程第38-39页
   ·基于活动的出行需求预测模型分析第39-52页
     ·模型的要求第39-40页
     ·基于活动的出行需求预测模型的分类第40-5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2-53页
第3章 时间地理学框架下的活动—出行行为研究第53-71页
   ·经典时间地理学研究第53-57页
     ·时间地理学与时空路径的基本概念第53-55页
     ·时空路径的关系第55-57页
   ·面向时空路径的三维时空GIS框架研究第57-68页
     ·时空路径的三维表达与测量第58-60页
     ·人类活动的表达第60页
     ·人类活动交互关系的表达与时空关系的分析第60-62页
     ·面向时空路径的时空GIS数据模型第62-64页
     ·应用于时空路径的基本操作第64-68页
   ·面向时空路径的活动—出行行为研究第68-70页
     ·直观分析出行个体的活动—出行模式第69页
     ·组织与可视化人类活动交往方式第69-7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0-71页
第4章 人口模拟与居民出行长期选择模型研究第71-93页
   ·基于活动的出行预测模型系统框架第71-73页
     ·模型的系统结构第71-72页
     ·模型的组成框架第72-73页
   ·基于活动的居民出行选择模型体系第73-77页
     ·模型特征变量的选择第73-75页
     ·模型的基本特征第75页
     ·模型的模块结构第75-77页
   ·人口模拟研究第77-83页
     ·人口模拟的基本概念第77-79页
     ·基准年的人口模拟第79-81页
     ·预测年的人口模拟第81-83页
   ·模型的数据收集与处理第83-86页
     ·土地利用数据第83-84页
     ·家庭出行调查数据第84-85页
     ·出行调查数据的处理第85-86页
   ·基于家庭决策的居民出行长期选择模型研究第86-92页
     ·固定地点选择模型(子模型1.2-1.3)第86-90页
     ·家庭汽车拥有量模型(子模型1.4)第90-9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2-93页
第5章 活动—出行日程模型研究第93-128页
   ·活动—出行日程模型的框架第93-94页
   ·活动—出行日程模型的数学形式第94-97页
     ·模型的数学基础第94页
     ·活动—出行日程的概率第94-95页
     ·活动模式模型第95-96页
     ·往返行程模型第96页
     ·往返行程模型的细节第96-97页
   ·日活动模式生成模型研究第97-105页
     ·日活动模式模型与往返行程的确切数量(子模型2.1-2.2)第97-103页
     ·工作子往返行程的数量和目的(子模型3.2)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·中途驻停点的数量和目的(子模型4.1)第104-105页
   ·基于往返行程的目的地选择模型研究第105-111页
     ·往返行程的主要目的地(子模型3.1)第105-109页
     ·中途驻停点的地点(子模型4.2)第109-111页
   ·基于往返行程的出行方式选择模型研究第111-117页
     ·出行方式选择模型的结构第111-113页
     ·往返行程的主要方式(子模型3.3)第113-116页
     ·出行层次上的方式选择(子模型4.3)第116-117页
   ·基于往返行程的出行时间选择模型研究第117-123页
     ·出行时间选择模型的结构第117-118页
     ·往返行程主要目的地的到达和离开时间(子模型3.4)第118-122页
     ·中途驻停点的到达或离开时间(子模型4.4)第122-123页
   ·基于活动的居民出行选择模型的程序实现与结果分析第123-127页
     ·模型的程序实现第123-125页
     ·模型输出结果的数据结构分析第125-126页
     ·模型输出结果的集计分析第126-12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27-128页
第6章 交通均衡配流模型研究第128-155页
   ·交通均衡配流模型的设计第128-131页
     ·TRANSIMS的模块分析第128-129页
     ·模型的组成框架第129-131页
   ·研究数据的准备第131-136页
     ·路网数据的处理第131-132页
     ·出行需求数据的处理第132-136页
   ·交通均衡配流模型的建立第136-143页
     ·模型的均衡分配过程第136-140页
     ·模型收敛检查第140-142页
     ·模型预测结果的比较第142-143页
   ·交通均衡配流模型的校准第143-144页
   ·交通均衡配流模型的验证第144-154页
     ·验证方法第145-146页
     ·验证过程交通数据的准备第146-148页
     ·模型验证结果第148-15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54-155页
第7章 预测模型在道路施工区的应用第155-182页
   ·应用方法第155-159页
     ·模型应用过程第155-156页
     ·应用场景设计第156-159页
     ·模型应用的交通数据第159页
   ·道路施工区的流动性分析第159-167页
     ·模型收敛检查第160页
     ·系统级的流动性影响第160-162页
     ·局部施工区域的流动性影响第162-167页
   ·出行模式的变化分析第167-175页
     ·行程模式更改的变化第167-169页
     ·路网流量影响的变化第169-173页
     ·个体出行者的路线变化第173-174页
     ·整体性能的变化第174-175页
   ·道路施工区对出发时间的影响第175-181页
     ·建模方法第175-177页
     ·模型收敛检查第177-178页
     ·到达时间上的变化第178页
     ·出发时间上的变化第178-179页
     ·平均出行时间上的变化第179-18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81-182页
第8章 结论与展望第182-186页
   ·主要结论第182-183页
   ·论文创新点第183-184页
   ·研究展望第184-186页
附录A第186-210页
附录B第210-212页
参考文献第212-224页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224-226页
致谢第226-227页

论文共22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多尺度研究--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
下一篇:民国福建永佃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