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7-17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7-8页 |
·理论层面问题的提出 | 第7-8页 |
·现实层面问题的提出 | 第8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8-14页 |
·国外学者对股权激励的研究 | 第8-12页 |
·国内学者对股权激励的研究 | 第12-14页 |
·研究假设 | 第14页 |
·研究假设 | 第14页 |
·研究假说 | 第14页 |
·研究范式与方法 | 第14页 |
·研究范式 | 第14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·研究框架和内容 | 第14-16页 |
·文章框架 | 第14-15页 |
·文章主要内容 | 第15-16页 |
·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| 第16-17页 |
·可能的创新 | 第16页 |
·文章不足 | 第16-17页 |
2 若干范畴和相关理论 | 第17-24页 |
·民营企业及其企业治理结构 | 第17-19页 |
·民营企业 | 第17页 |
·企业治理结构 | 第17-19页 |
·人力资本及其收入分配理论 | 第19-20页 |
·人力资本 | 第19页 |
·收入分配理论 | 第19-20页 |
·信息不对称及其机制设计理论 | 第20-21页 |
·信息不对称 | 第20页 |
·机制设计理论 | 第20-21页 |
·激励及其股权激励理论 | 第21-24页 |
·激励 | 第21-22页 |
·股权激励 | 第22-24页 |
3 MWS 型非上市民营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 SWOT 分析 | 第24-40页 |
·国外股权激励的实践 | 第24-27页 |
·国外股权激励的发展历程 | 第24-26页 |
·国外股权激励的成果 | 第26-27页 |
·国内股权激励的实践 | 第27-30页 |
·国内股权激励的发展历程 | 第27-29页 |
·国内股权激励的成果 | 第29-30页 |
·国内外股权激励实践的启示 | 第30-34页 |
·制度环境与股权激励 | 第30-31页 |
·行业特征与股权激励 | 第31-32页 |
·企业发展阶段与股权激励 | 第32-33页 |
·企业规模与股权激励 | 第33-34页 |
·MWS 型非上市民营企业股权激励的SWOT 分析 | 第34-40页 |
·外部环境因素 | 第34-36页 |
·内部环境因素 | 第36-39页 |
·SWOT 分析矩阵 | 第39-40页 |
4 MWS 型非上市民营企业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 | 第40-57页 |
·国外股权激励的一般模式 | 第40-43页 |
·员工持股计划 | 第40-41页 |
·股票期权 | 第41-43页 |
·限制性股票 | 第43页 |
·国内股权激励的一般模式 | 第43-47页 |
·实股模式 | 第44-45页 |
·虚股模式 | 第45-47页 |
·国内外一般模式评价 | 第47-49页 |
·国内外模式比较 | 第47页 |
·适用模式评价 | 第47-49页 |
·MWS 型非上市民营企业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 | 第49-54页 |
·MWS 型企业与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 | 第49-50页 |
·非上市企业与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 | 第50-51页 |
·民营企业与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 | 第51-52页 |
·激励对象与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 | 第52-54页 |
·MWS 型非上市民营企业股权激励模式的要素设计 | 第54-57页 |
·购股资金 | 第55页 |
·激励数量 | 第55-56页 |
·行权价格 | 第56页 |
·行权时间 | 第56-57页 |
5 案例分析 | 第57-66页 |
·案例简介 | 第57-58页 |
·MY 集团薪酬体系概况 | 第58-61页 |
·集团主要成员组织状况 | 第58-59页 |
·集团主要成员的薪酬体系 | 第59-60页 |
·集团股权激励政策介绍 | 第60-61页 |
·MY 集团股权激励效应的实证评价 | 第61-66页 |
·评价指标的选取与说明 | 第61-63页 |
·集团股权激励机制效应的实证检验 | 第63-64页 |
·检验结果分析 | 第64-66页 |
6 结论及政策建议 | 第66-68页 |
·结论 | 第66页 |
·政策建议 | 第66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0页 |
附表 | 第70-76页 |
表1 我国关于大中小型企业的划分标准 | 第70-72页 |
表2 “MY 集团员工激励状况”调查问卷 | 第72-75页 |
表3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5-76页 |
致谢 | 第76-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