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1. 绪论 | 第9-14页 |
·引言 | 第9-12页 |
·汉英的可比性 | 第10-11页 |
·“了(le)”的英译的可对应性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·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 | 第12页 |
·对比分析的方法 | 第12页 |
·语料来源 | 第12-14页 |
2. 前人研究的回顾 | 第14-19页 |
·“了”的本体研究 | 第14-16页 |
·关于“了”的分类 | 第14页 |
·关于“了”的时体特征 | 第14-15页 |
·关于“了”的语法意义 | 第15-16页 |
·“了”的汉英对比研究 | 第16-19页 |
·关于《汉语“了”字跟英语相应的说法》 | 第16-17页 |
·关于《从“了”的英译看汉语的时体问题》 | 第17页 |
·小结 | 第17-19页 |
3. “了”的对应翻译 | 第19-41页 |
·本文对“了”的分类(便于对比的分类) | 第19-20页 |
·分类理据----汉语助词的语法特征 | 第19页 |
·具体分类 | 第19-20页 |
·“了”的英译及其分析 | 第20-36页 |
·“谓语+了”的英译 | 第20-31页 |
·“谓语+宾语+了”的英译 | 第31-33页 |
·“谓语+补语+了”的英译 | 第33-35页 |
·“谓语+补语+宾语+了/谓语+宾语+补语+了”的英译 | 第35-36页 |
·总结 | 第36-41页 |
·译成“完成体”的“了” | 第37-38页 |
·译成“过去时”的“了” | 第38-39页 |
·译成“将来时”的“了” | 第39页 |
·译成“现在时”的“了” | 第39页 |
·小结 | 第39-41页 |
4. “了”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| 第41-45页 |
5. 结论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9页 |
致谢 | 第49-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