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3页 |
| Abstract | 第3-5页 |
| 中文文摘 | 第5-8页 |
| 绪论 | 第8-9页 |
| 第1章 莆仙戏的锣鼓形态和戏曲表演的特征 | 第9-15页 |
| ·锣鼓点的节奏形态 | 第9-12页 |
| ·莆仙戏的表演特征 | 第12-15页 |
| 第2章 莆仙戏锣鼓点与戏曲表演的相互关系 | 第15-24页 |
| ·在特定的情节和场景中,戏曲表演的内容制约了锣鼓节奏 | 第15-17页 |
| ·在特定音乐曲牌的旋律框架下,锣鼓点制约着演员表演 | 第17-22页 |
| ·本质上说,二者的相互配合都是共同为发展故事情节,塑造人物性格而服务的 | 第22-24页 |
| 第3章 处理锣鼓节奏与戏曲表演相互关系的基本方法 | 第24-29页 |
| ·深刻体验 | 第24-25页 |
| ·驾驭程式 | 第25-27页 |
| ·善用对比 | 第27-28页 |
| 小结 | 第28-29页 |
| 第4章 莆仙戏音乐中锣鼓点与戏曲表演紧密关系的溯源 | 第29-32页 |
| ·中国戏曲的形成 | 第29-30页 |
| ·戏曲的歌舞形态下,锣鼓点与戏曲表演相互关系的产生缘由 | 第30页 |
| ·在莆仙戏中,锣鼓点与戏曲表演的相互关系表现得更加鲜明 | 第30-32页 |
| 结论 | 第32-3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3-3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