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P并立结构作状语之多角度考察
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6页 |
零引言 | 第6-9页 |
·关于并立结构 | 第6-7页 |
·并立结构及NP并立结构作状语的研究概况 | 第7-8页 |
·本文的任务、方法及语料 | 第8-9页 |
壹状位NP并立结构的形式 | 第9-18页 |
·语音形式 | 第9-11页 |
·基本形式 | 第9页 |
·基本特点 | 第9-10页 |
·对语音形式的解释 | 第10-11页 |
·结构形式 | 第11-17页 |
·基本形式 | 第11-15页 |
·基本特点 | 第15页 |
·对结构形式的解释 | 第15-17页 |
·语序形式 | 第17-18页 |
·逻辑原则 | 第17页 |
·自然习惯原则 | 第17-18页 |
·语音原则 | 第18页 |
·显著性原则 | 第18页 |
贰状位并立结构的语义 | 第18-28页 |
·词汇语义层级 | 第18-20页 |
·言内整合,意在辞内 | 第19页 |
·言内整合,辞意格式化 | 第19页 |
·言外整合,意在句中 | 第19-20页 |
·语义模式 | 第20页 |
·并立项的语法性质 | 第20-24页 |
·作状语光杆名词的语法性质 | 第20-22页 |
·状位NP并立结构的语法性质:谓词化 | 第22-24页 |
·状位NP并立结构的句法意义 | 第24-26页 |
·核心意义:比况式性状义 | 第24-25页 |
·格式意义之一:数量义 | 第25-26页 |
·格式意义之二:程度义 | 第26页 |
·语义指向问题 | 第26-28页 |
叁状位NP并立结构的表达 | 第28-31页 |
·手段:凸显话语焦点 | 第28-30页 |
·效果:绘景式描摹 | 第30-31页 |
·语体:口语化风格 | 第31页 |
肆结语 | 第31-32页 |
注释 | 第3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2-33页 |
后记 | 第3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