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1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5页 |
| ·课题的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| ·国内外发展现状 | 第11-13页 |
| 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-15页 |
| 第二章 颜色测量的基本理论与原理 | 第15-31页 |
| ·光源 | 第15-18页 |
| ·色与光的关系 | 第15页 |
| ·光源色对物体颜色的影响 | 第15-16页 |
| ·标准光源 | 第16-18页 |
| ·颜色的特性 | 第18页 |
| ·色度学的两个实验结论 | 第18-19页 |
| ·CIE 标准色度系统 | 第19-26页 |
| ·CIE1931RGB 三原色色度系统 | 第19-20页 |
| ·1931CIE-XYZ 标准色度系统 | 第20-23页 |
| ·CIE1964.XYZ 色度空间 | 第23-24页 |
| ·CIE1964. L*u*v*均匀颜色空间 | 第24-25页 |
| ·CIE1976 L*a*b*色度空间 | 第25-26页 |
| ·颜色容差 | 第26-29页 |
| ·CIELAB 容差方法 | 第26-27页 |
| ·CIELCH 容差方法 | 第27页 |
| ·CIE△Eab 容差方法 | 第27-29页 |
| ·颜色测量的基本原理 | 第29-31页 |
| 第三章 系统方案设计 | 第31-34页 |
| ·光电转换方案选择 | 第31-32页 |
| ·系统方案 | 第32-34页 |
| 第四章 硬件系统设计 | 第34-60页 |
| ·照明光源的设计 | 第34-37页 |
| ·感光元件选择 | 第37-39页 |
| ·传感器探头及光源和感光元件的结构布置设计 | 第39-41页 |
| ·微弱信号处理 | 第41-47页 |
| ·放大增益的级间安排 | 第41页 |
| ·电流-电压转换及放大 | 第41-43页 |
| ·调零电路 | 第43-44页 |
| ·第二级放大电路 | 第44页 |
| ·程控增益放大 | 第44-45页 |
| ·非易失性数字电位计X9241 | 第45-47页 |
| ·单片机系统 | 第47-55页 |
| ·数据采样 | 第47-48页 |
| ·A/D 转换 | 第48-51页 |
| ·单片机的选择 | 第51-52页 |
| ·数据存储电路(串行E2PROM 接口电路) | 第52-53页 |
| ·信号输出 | 第53-55页 |
| ·AT90S8535 单片机与计算机通信采用串行通信 | 第55-59页 |
| ·通用串行接口UART | 第55-57页 |
| ·通信接口电路 | 第57-59页 |
| ·电源管理 | 第59-60页 |
| 第五章 软件设计 | 第60-70页 |
| ·单片机系统软件设计 | 第60-66页 |
| ·数据采集 | 第60-61页 |
| ·在Windows 环境下串行通信程序设计 | 第61-66页 |
| ·计算机测试管理软件 | 第66-68页 |
| ·系统定标 | 第68-70页 |
| ·零点校正 | 第68页 |
| ·标准白板校正 | 第68-70页 |
| 第六章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70-75页 |
| ·传感器性能 | 第70-72页 |
| ·传感器稳定性 | 第70页 |
| ·传感器的漂移 | 第70-71页 |
| ·准确度 | 第71-72页 |
| ·误差分析 | 第72-75页 |
| ·产生误差因素 | 第73页 |
| ·改进措施 | 第73-75页 |
| 结论与展望 | 第75-7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7-80页 |
| 致谢 | 第80-81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