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1 绪论 | 第8-11页 |
·选题的背景 | 第8-9页 |
·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9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9-11页 |
2 相关理论综述 | 第11-16页 |
·激励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| 第11-13页 |
·多因素激励理论 | 第11页 |
·行为改造理论 | 第11-12页 |
·过程激励理论 | 第12-13页 |
·股权激励内涵及理论基础 | 第13-16页 |
·分享经济理论 | 第13页 |
·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| 第13-14页 |
·委托一代理理论 | 第14-15页 |
·风险理论 | 第15-16页 |
3 股权激励的形式及实施股权激励的作用 | 第16-20页 |
·经理人股票期权 | 第16-18页 |
·概念及其发展 | 第16页 |
·股票期权的种类 | 第16-17页 |
·股权激励对经理人的作用 | 第17-18页 |
·员工持股计划 | 第18-20页 |
·概念及其发展 | 第18页 |
·员工持股计划的产生及其发展 | 第18-19页 |
·员工持股计划(ESOP)的类型与应用 | 第19页 |
·员工持股计划(ESOP)在员工留才方面的意义 | 第19-20页 |
4 M人寿保险公司激励现状分析 | 第20-39页 |
·M人寿保险公司概况 | 第20-21页 |
·M人寿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现状 | 第21-26页 |
·组织架构 | 第21页 |
·人员状况 | 第21-24页 |
·M人寿保险公司的人才体系 | 第24-25页 |
·M人寿保险公司薪酬体系 | 第25页 |
·考核体系 | 第25-26页 |
·福利体系 | 第26页 |
·员工发展管理 | 第26页 |
·M人寿保险公司员工满意度调查问卷 | 第26-30页 |
·问卷设计思想 | 第26-27页 |
·员工满意度问卷内容 | 第27-28页 |
·M人寿保险公司员工满意度调查分析评价 | 第28-30页 |
·离职面谈调查 | 第30-31页 |
·离职面谈表格 | 第30页 |
·离职人员信息统计 | 第30-31页 |
·M人寿保险公司离职面谈调查分析评价 | 第31页 |
·M人寿保险公司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| 第31-35页 |
·M人寿保险公司导入股权激励的意义 | 第35-39页 |
·保险行业特殊性与股权激励 | 第35-37页 |
·人力资本论与寿险股权激励 | 第37-38页 |
·M人寿保险公司面临的人力资源战略选择 | 第38-39页 |
5 M人寿保险公司股权激励设计 | 第39-48页 |
·M人寿保险公司经理人股权激励设计 | 第39-44页 |
·经理人股权激励的形式及股份来源 | 第39页 |
·认股权的股权激励计划的对象 | 第39-41页 |
·经理人考核评价标准及股权授予计算标准 | 第41-44页 |
·行权价格定价与转让价格定价 | 第44页 |
·行权期的设定 | 第44页 |
·建立经理人授权与考核聘任机制 | 第44页 |
·员工持股计划 | 第44-48页 |
·原则 | 第44-45页 |
·员工参与条件的设定 | 第45页 |
·确定员工个人持股额度 | 第45-46页 |
·员工持股与薪资的妥善处理 | 第46页 |
·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步骤 | 第46-48页 |
6 在实施股权激励中应注意的问题 | 第48-50页 |
·以充足的市场调研为前提合法化操作 | 第48页 |
·积极宣导与注重保密的原则 | 第48页 |
·股权激励范围和额度适度的原则 | 第48页 |
·股权激励的“安全边际”并非永恒,只有与完善的治理结构和监管制度结合才能防范风险 | 第48-49页 |
·股权激励应与其它激励方式的相结合 | 第49-50页 |
结束语 | 第50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3页 |
附表 M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分公司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