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引言 | 第8-16页 |
一、研究目的 | 第8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1、理论意义 | 第8-9页 |
2、实践意义 | 第9页 |
三、研究现状 | 第9-15页 |
四、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第一章 "对话管理"的理论基础 | 第16-23页 |
一、哲学理论基础 | 第16-20页 |
1、现象学 | 第16-17页 |
2、哲学解释学 | 第17-18页 |
3、批判理论 | 第18-19页 |
4、女权主义 | 第19-20页 |
二、教育学理论基础:师生主体间性理论 | 第20-21页 |
三、管理学理论基础:新公共服务理论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"对话管理"的内涵与特征 | 第23-30页 |
一、"对话管理"的内涵 | 第23-28页 |
1、对话的内涵 | 第23-25页 |
2、"对话管理"的内涵 | 第25-28页 |
二、对话管理的特征 | 第28-30页 |
1、民主性 | 第28页 |
2、开放性 | 第28-29页 |
3、交互性 | 第29页 |
4、创新性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传统管理:成人教育管理陷入困境的根源 | 第30-34页 |
一、传统管理观的特征 | 第30-31页 |
1、管理关系:主——客二分 | 第30页 |
2、管理过程:单向度 | 第30-31页 |
3、管理结果:物化评量 | 第31页 |
二、传统教育管理观下成人教育管理的困境 | 第31-34页 |
1、成人教育管理关系:"主体间性"的缺失 | 第32页 |
2、成人教育管理过程:"沟通、理解"的缺失 | 第32-33页 |
3、成人教育管理结果:"意义"的异化 | 第33-34页 |
第四章 "对话管理":成人教育管理走出困境的新视野 | 第34-42页 |
一、"对话管理"的优势 | 第34-37页 |
1、管理关系体现主体间性 | 第34-35页 |
2、管理过程具有建构性、生成性 | 第35-36页 |
3、管理结果具有互惠、共赢性 | 第36-37页 |
二、"对话管理"视野观照下的成人教育管理 | 第37-42页 |
1、"对话管理"视野观照下的成人教育教师管理 | 第37-39页 |
2、"对话管理"视野观照下的成人教育学生管理 | 第39-42页 |
结语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8页 |
致谢 | 第48-4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