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--内燃机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构造论文

内燃机曲轴强度计算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9页
主要符号表第9-10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0-20页
   ·内燃机曲轴强度概述及研究意义第10-14页
     ·疲劳强度问题概述第10-12页
     ·曲轴强度研究的内容及方法第12-14页
     ·曲轴强度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第14页
   ·曲轴强度计算的发展现状第14-17页
     ·截断简支梁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·连续梁法第16页
     ·有限元法第16-17页
   ·曲轴强度的评价方法第17页
   ·课题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第17-20页
第二章 轴系动力学仿真分析第20-40页
   ·概述第20-22页
   ·ADAMS软件算法介绍第22-28页
     ·ADAMS运动学分析第22-23页
     ·ADAMS动力学分析第23-27页
     ·ADAMS静力学及线性化分析第27-28页
   ·曲轴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28-30页
     ·建立模板文件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建立子系统第29-30页
     ·建立装配第30页
   ·曲轴系统动力学仿真结果分析第30-39页
     ·减振器参数调试第31-32页
     ·活塞加速度比较分析第32-35页
     ·活塞侧击力比较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 ·曲柄销载荷比较分析第36页
     ·主轴承载荷分析第36-3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9-40页
第三章 曲轴疲劳强度设计第40-64页
   ·概述第40-41页
   ·曲轴强度设计方法比较第41-46页
     ·计算原理及相关假定第41-42页
     ·名义应力计算第42-43页
     ·应力集中系数与工作应力计算第43-44页
     ·当量应力与强度计算第44-46页
   ·基于有限元法的曲轴应力计算第46-56页
     ·有限元方法简述第47-48页
     ·建立分析模型第48-53页
     ·网格依赖性研究第53-55页
     ·试验验证第55-56页
   ·基于有限元法的曲轴强度计算第56-62页
     ·计算原理第57-58页
     ·名义应力计算第58-59页
     ·应力集中系数计算第59-60页
     ·疲劳强度评价第60-6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2-64页
第四章 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的曲轴动态应力及疲劳计算第64-82页
   ·概述第64-66页
   ·轴系非线性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建立第66-73页
     ·建立有限元模型第66-67页
     ·模态压缩与数据提取第67-69页
     ·定义连接体属性第69-72页
     ·确定仿真模型总体参数第72-73页
   ·非线性动力学仿真计算结果分析第73-76页
     ·柔性体对曲柄销载荷的影响第73-74页
     ·柔性体对主轴承载荷的影响第74-76页
     ·柔性体主轴承油膜曲线第76页
   ·曲轴动态应力计算第76-79页
   ·曲轴疲劳强度计算第79-8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1-82页
第五章 曲轴弯曲疲劳试验研究第82-94页
   ·试验方法概述第82-84页
     ·成组试验法第82-83页
     ·配对升降法第83页
     ·疲劳极限统计分析法第83-84页
   ·试验介绍与误差分析第84-87页
     ·试验设备及应变片第84-85页
     ·谐振加载的原理第85-86页
     ·载荷标定第86页
     ·系统误差分析第86-87页
   ·试验数据处理第87-93页
     ·失效数据的中位秩估计第87-88页
     ·统计线性回归第88-90页
     ·概率统计评价第90-91页
     ·最小样本量考核第91页
     ·极限承载弯矩数据第91-93页
   ·安全系数计算第9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3-94页
第六章 全文总结与展望第94-96页
   ·全文总结第94-95页
   ·工作展望第95-96页
参考文献第96-102页
致谢第102-103页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03页

论文共10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K157发动机进气过程CFD数值模拟计算
下一篇:煤层气发动机燃烧模拟及实验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