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页 |
ABSTRACT | 第3-6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6-15页 |
·本文的研究背景 | 第6页 |
·本文的研究意义 | 第6-8页 |
·理论意义 | 第7页 |
·有利于丰富危机管理理论 | 第7页 |
·有利于丰富和发展财务管理理论 | 第7页 |
·实践意义 | 第7-8页 |
·提高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水平 | 第7页 |
·提高上市公司危机管理水平 | 第7-8页 |
·提高上市公司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| 第8页 |
·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8-13页 |
·定性的财务危机预警研究方法 | 第8-9页 |
·定量的财务危机预警研究方法 | 第9-13页 |
·国外研究动态 | 第9-12页 |
·国内研究动态 | 第12-13页 |
·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财务危机预警概述 | 第15-27页 |
·财务危机的定义 | 第15-17页 |
·国外对财务危机的定义 | 第15页 |
·国内对财务危机的定义 | 第15-16页 |
·本文对财务危机的界定 | 第16-17页 |
·财务危机的特征 | 第17-18页 |
·财务危机成因分析 | 第18-22页 |
·企业内部因素 | 第18-19页 |
·企业外部因素 | 第19-20页 |
·企业财务危机深层次原因 | 第20-22页 |
·财务危机预警分析 | 第22-27页 |
·财务危机预警的定义 | 第22页 |
·财务危机预警的功能 | 第22-23页 |
·财务危机预警的理论依据 | 第23-25页 |
·财务危机预警的构建程序 | 第25-27页 |
第三章 会计信息失真对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影响 | 第27-33页 |
·会计信息失真的定义 | 第27页 |
·会计信息失真的动机 | 第27-29页 |
·股票上市发行动机 | 第27-28页 |
·获得配股资格动机 | 第28页 |
·避免退市动机 | 第28-29页 |
·改善上市公司形象动机 | 第29页 |
·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和影响的财务指标 | 第29-33页 |
·采用不恰当的核算方法 | 第29-33页 |
·随意确认收入 | 第29-30页 |
·费用的递延 | 第30页 |
·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 | 第30-31页 |
·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 | 第31-33页 |
第四章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实证研究 | 第33-52页 |
·样本的选择 | 第33-34页 |
·指标的选取 | 第34-37页 |
·指标选择的原则 | 第35页 |
·指标的初步确定 | 第35-37页 |
·统计实证方法的选择——判别分析 | 第37-39页 |
·判别准则的分析与选择 | 第37-38页 |
·判别分析的具体处理方法 | 第38-39页 |
·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实证研究过程 | 第39-52页 |
·亏损公司八个财务指标的调整分析 | 第39-40页 |
·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 | 第40-49页 |
·财务危机发生前一年(2006年)模型构建 | 第40-46页 |
·财务危机发生前两年(2005年)、前三年(2004年)模型构建 | 第46-49页 |
·模型分析 | 第49-52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52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7页 |
致谢 | 第57-58页 |
附录 | 第58-70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