义乌市外来建设者子女的学校适应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目录 | 第7-9页 |
引言 | 第9-10页 |
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| 第10-20页 |
1 学校适应的理论研究 | 第10-12页 |
2 学校适应的测量研究 | 第12-15页 |
3 学校适应的影响因素研究 | 第15-18页 |
4 问题提出 | 第18-20页 |
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| 第20-24页 |
1 研究对象 | 第20页 |
2 研究工具 | 第20-22页 |
3 研究过程 | 第22-23页 |
4 数据处理 | 第23-24页 |
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| 第24-46页 |
1 外来建设者子女学校适应的一般状况 | 第24-26页 |
2 家庭环境与外来建设者子女的学校适应 | 第26-33页 |
3 流动时间与外来建设者子女的学校适应 | 第33-35页 |
4 课程改革相关因素与外来建设者子女的学校适应 | 第35-38页 |
5 特殊心理体验与外来建设者子女的学校适应 | 第38-41页 |
6 外来建设者子女学校适应的个案研究 | 第41-46页 |
第四部分 分析讨论 | 第46-55页 |
1 基本适应:外来建设者子女学校适应的衡量标准 | 第46-47页 |
2 男性儿童:外来建设者子女学校适应的特殊对象 | 第47-48页 |
3 专门学校:外来建设者子女学校适应的有利环境 | 第48-49页 |
4 家庭环境:外来建设者子女学校适应的强大后盾 | 第49-51页 |
5 课程改革:外来建设者子女学校适应的现实阻力 | 第51-53页 |
6 心理需要:外来建设者子女学校适应的重要动力 | 第53-55页 |
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与研究不足 | 第55-59页 |
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| 第55-57页 |
2 存在的不足与进一步的研究 | 第57-59页 |
第六部分 促进外来建设者子女学校适应的建议 | 第59-65页 |
1 加强对专门的外来建设者子女学校的管理 | 第59-60页 |
2 加强对外来建设者家庭教育的指导 | 第60-61页 |
3 加强对外来建设者子女的适应性辅导 | 第61-62页 |
4 关注外来建设者子女的学校归属需要 | 第62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9页 |
附录A 学生学校适应教师评定量表(中文修订版) | 第69-70页 |
附录B 外来建设者子女基本情况调查问卷 | 第70-7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2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