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汽车工程论文--汽车结构部件论文--传动系统论文

汽车传动系用双质量飞轮的设计方法与扭振隔振特性研究

内容提要第1-9页
符号说明第9-13页
第1章 绪论第13-30页
   ·汽车动力传动系扭转振动第13-17页
     ·传动系扭转振动分析第13-15页
     ·常见的传动系扭振问题第15-16页
     ·传动系扭振研究现状第16页
     ·传动系扭振控制措施第16-17页
   ·汽车动力传动系用扭振减振器第17-22页
     ·扭振减振器的基本功能第17-18页
     ·DMF 和CTD 扭振减振器对比分析第18-22页
   ·DMF 扭振减振器第22-28页
     ·DMF 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第22页
     ·DMF 发展过程与研究现状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典型的DMF 扭振减振器第23-27页
     ·DMF 使用效果分析第27-28页
   ·本文课题背景和意义第28页
   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8-30页
第2章 动力传动系扭振特性分析第30-47页
   ·汽车动力传动系扭振模型第30-33页
     ·扭振模型的简化原则第30-31页
     ·建立传动系多自由度扭振模型第31-33页
   ·动力传动系固有扭振特性计算第33-37页
     ·建立怠速工况下的动力学方程第34-35页
     ·怠速工况下传动系固有频率和振型第35-37页
   ·传动系共振工况分析第37-45页
     ·发动机的扭振激励分析第37-39页
     ·共振工况分析第39-45页
   ·传动系固有扭振特性对减振器扭转刚度的匹配要求第45-4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6-47页
第3章 DMF-CS 扭振减振器设计方法研究第47-74页
   ·DMF–CS 扭振减振器第47-48页
   ·DMF–CS 弹性特性的设计研究第48-58页
     ·DMF-CS 扭转刚度曲线的确定第49-50页
     ·长弧形弹簧弹性特性公式推导第50-55页
       ·“离散化”法的公式推导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·“等量变形”法的公式推导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·两种推导方法的对比分析第54-55页
     ·长弧形螺旋弹簧的设计计算第55-58页
   ·DMF-CS 非线性变刚度探讨第58-64页
     ·常见的 DMF-CS 变刚度方案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·内外弹簧嵌套实现变刚度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·内置减振器实现变刚度第59页
     ·滑套机构实现三级刚度第59-61页
     ·变节距弧形弹簧实现多级变刚度第61-64页
       ·变节距弧形弹簧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·变节距弧形弹簧的计算方法第62-64页
   ·DMF –CS 阻尼特性设计的研究第64-67页
     ·DMF-CS 减振器对阻尼的要求第65页
     ·DMF-CS 阻尼特性设计讨论与难点分析第65-66页
     ·DMF-CS 减小摩擦的方案分析第66-67页
   ·转动惯量参数设计第67-68页
   ·DMF-CS 减振器的参数优化第68-70页
   ·DMF –CS 减振器设计流程第70-7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2-74页
第4章 DMF-CS 扭振减振器试验第74-93页
   ·DMF-CS 扭振减振器的检验第74-77页
     ·DMF-CS 总成扭转疲劳耐久性试验第75-76页
     ·总成高速性能试验第76-77页
   ·DMF-CS 性能台架试验第77-90页
     ·DMF-CS 台架试验设备第77-81页
     ·静态扭转刚度测量第81-84页
     ·DMF-CS 减振器动态特性的测量第84-89页
     ·台架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第89-90页
   ·DMF-CS 性能整车试验方案第90-9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1-93页
第5章 离心摆式 DMF–CS 隔振原理研究与仿真分析第93-118页
   ·离心摆式 DMF-CS 减振器的结构与运动关系分析第93-95页
   ·离心摆式 DMF-CS 减振器的工作原理第95-103页
     ·离心摆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第96-98页
     ·离心摆的固有频率计算第98-99页
     ·离心摆的隔振原理分析第99-102页
     ·影响因素分析第102-103页
   ·离心摆式 DMF-CS 减振器隔振性能仿真第103-116页
     ·怠速工况下的仿真分析第103-106页
     ·行驶工况下的仿真分析第106-109页
     ·离心摆参数变化对隔振性能影响的研究第109-112页
     ·有无离心摆时的DMF-CS隔振对比第112-11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16-118页
第6章 全文总结第118-121页
   ·研究成果综述第118-120页
   ·本文创新点第120页
   ·未来工作计划与研究展望第120-121页
参考文献第121-130页
附录第130-131页
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31-132页
致谢第132-133页
摘要第133-136页
ABSTRACT第136-139页

论文共13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电流变液半主动发动机悬置隔振性能与控制方法研究
下一篇: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工程车辆自动变速方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