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3页 |
1 问题的提出 | 第11页 |
2 研究的意义 | 第11-15页 |
·为农业高校提供一种新的育人模式 | 第12页 |
·为农业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启示 | 第12-13页 |
·促进农业高校学科建设的新发展 | 第13页 |
·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,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| 第13-14页 |
·有利于调动教学和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,促进科研、教学和社会服务的良性互动 | 第14-15页 |
3 教学、科研、推广一体化问题的理论阐释 | 第15-17页 |
·教学、科研、推广一体化的内涵 | 第15页 |
·农业高校教学、科研、推广一体化模式和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差异 | 第15-16页 |
·教学、科研、推广一体化内部互动关系 | 第16-17页 |
4 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17-21页 |
·国外研究动态 | 第17-18页 |
·国内研究动态 | 第18-21页 |
5 农业高校教学、科研、推广一体化发展动向 | 第21-22页 |
·农业高校教学、科研、推广一体化正在成为一种新型的农业高校办学模式 | 第21页 |
·政府在教学、科研、推广一体化体系中作用越来越明显 | 第21-22页 |
·农业高校教学、科研、推广一体化正呈现多元化发展模式 | 第22页 |
6 研究思路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农业高校教学、科研、推广一体化的演进和动因 | 第23-31页 |
1 农业高校教学、科研、推广一体化的变迁 | 第23-28页 |
·传统的产学研思路及弊端 | 第23-28页 |
·新型的农业高校教学、科研、推广一体化模式探索 | 第28页 |
2. 农业高校教学、科研、推广一体化演进的动因分析 | 第28-31页 |
·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| 第28-29页 |
·农业高校复合人才培养的需要 | 第29页 |
·农业科研成果迅速转化的需要 | 第29-31页 |
第三章 国外高校教学、科研、推广一体化的经验及启示 | 第31-47页 |
1 美国高校教学、科研、推广一体化发展概况及特征 | 第31-37页 |
·“赠地学院”的建立是美国高校教学、科研、推广合作的萌芽 | 第31-34页 |
·合作教育计划是美国高校教学、科研、推广合作的兴起 | 第34-35页 |
·科学园的兴起将美国高校教学、科研、推广一体化发展带入繁荣时代 | 第35-37页 |
2 英国高校教学、科研、推广一体化发展概况及特征 | 第37-44页 |
·剑桥科学仪器公司的成立成为英国教学、科研、推广合作的开端 | 第37-39页 |
·珀西报告—英国教学、科研、推广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| 第39-41页 |
·教学公司和与企业界一系列合作计划的开展促进了英国教学、科研、推广合作的成熟 | 第41-42页 |
·教学公司模式 | 第41页 |
·NVQ与GNVQ证书体系的完善与推广 | 第41-42页 |
·科技工业园区的发展与沃里克模式 | 第42页 |
·与企业界一系列合作计划的开展,使得英国高等学校教学、科研、推广进一步深化 | 第42-44页 |
3 国外高校教学、科研、推广一体化对我国的经验启示 | 第44-47页 |
·政府引导,制定有效的科技政策和教育政策,是教学、科研、推广一体化的前提保证 | 第44-45页 |
·科技服务体系建构是高校教学、科研、推广一体化的关键 | 第45页 |
·大学、企业、地方政府密切合作是高校教学、科研、推广一体化的直接动因 | 第45-47页 |
第四章 农业高校教学、科研、推广一体化的实践探索 | 第47-65页 |
1 当前农业高校教学、科研、推广一体化的基本特征 | 第47-50页 |
·它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| 第47-48页 |
·它是一个创新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| 第48页 |
·它是一种推动现代农业良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| 第48-50页 |
2 我国农业高校教学、科研、推广一体化的典型模式 | 第50-58页 |
·河北农业大学的“太行山道路”模式 | 第50-51页 |
·南京农业大学的“科技大篷车”模式 | 第51-53页 |
·湖南农业大学的“双百科技富民工程”模式 | 第53-55页 |
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“农业科技专家大院”模式 | 第55-58页 |
3 教学、科研、推广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 | 第58-65页 |
·重教学,轻科研、推广的传统思维障碍 | 第58-59页 |
·农业高校教学、科研、推广一体化基地建设滞后 | 第59-60页 |
·难以形成层次化、网络化的组织体系 | 第60页 |
·缺乏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一体化制度基础 | 第60-61页 |
·政府宏观调控和中介机构引导作用不强 | 第61-62页 |
·教学、科研、推广一体化存在不合理的体制 | 第62-63页 |
·法律法规、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的制约 | 第63-65页 |
第五章 推进农业高校教学、科研、推广一体化进程的对策 | 第65-74页 |
1 农业高校教学、科研、推广一体化发展的宏观举措研究 | 第65-68页 |
·转变观念,明确思路 | 第65页 |
·建立农业高校教学、科研、推广一体化的创新工作体系 | 第65-66页 |
·探讨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| 第66-67页 |
·要加强教学、科研、推广一体化的过程管理 | 第67-68页 |
2 农业高校教学、科研、推广一体化的具体措施 | 第68-74页 |
·充分利用资源建构具有良好覆盖性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| 第68-70页 |
·改革适合农业高校教学、科研、推广一体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| 第70页 |
·建立与农业高校教学、科研、推广一体化相适应的促进机构 | 第70-71页 |
·制定与农业高校教学、科研、推广一体化相配套的人事管理制度 | 第71页 |
·建立农业高校教学、科研、推广合作的综合网络服务与支持系统 | 第71-72页 |
·完善农业高校教学、科研、推广一体化运行机制 | 第72-73页 |
·大力加强科技中介建设,完善农业高校教学、科研、推广一体化的外部环境 | 第73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80页 |
致谢 | 第80-81页 |
作者简历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