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--中国论文

高等农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0-23页
   ·问题的提出第10-11页
   ·研究的意义第11-13页
     ·理论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·实践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·文献综述第13-20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状况述评第13-16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状况述评第16-19页
     ·国内外相关研究的问题与趋势第19-20页
   ·研究思路与内容第20-21页
     ·研究思路第20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20-21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21页
   ·核心概念的界定第21-23页
     ·高等农业院校第21页
     ·创新人才第21-23页
第二章 高等农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引论第23-33页
   ·高等农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第23-25页
     ·创新型国家理论第23-24页
     ·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第24页
     ·改造传统农业理论第24-25页
   ·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演变与基本经验第25-30页
     ·建国以来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演变第25-29页
     ·建国以来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经验第29-30页
   ·高等农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然性与必要性第30-33页
     ·高等农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然性第30-31页
     ·高等农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第31-33页
第三章 高等农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第33-42页
   ·创新教育目标定位模糊第33页
   ·专业与课程设置科学性不够第33-36页
     ·涉农专业和学科拓展不够充分第33-34页
     ·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第34-35页
     ·专业与课程设置和“三农”结合不够紧密第35-36页
   ·教学管理体制管理乏力第36-38页
     ·教学管理组织结构设计相对不科学第36-37页
     ·学分制和主辅修制的覆盖面有限第37-38页
   ·教学模式相对陈旧第38-42页
     ·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第38页
     ·教学实习重视不够第38-39页
     ·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第39-40页
     ·学生专业兴趣不浓第40页
     ·课堂师生关系疏离第40-42页
第四章 高等农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中主要问题的成因分析第42-49页
   ·社会层面的原因第42-43页
     ·创新文化和传统缺失第42页
     ·创新环境和激励机制欠佳第42-43页
   ·高等农业院校自身的原因第43-46页
     ·办学定位趋同第43-44页
     ·教学职能被弱化第44页
     ·“农业专才”式的人才观落后第44-45页
     ·办学经费严重不足第45-46页
     ·人文教育式微第46页
   ·师生方面的原因第46-49页
     ·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第47页
     ·生源质量相对不高第47-49页
第五章 高等农业院校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第49-64页
   ·科学设定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第49-50页
   ·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第50-52页
     ·建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观第50-51页
     ·突出教学的地位第51-52页
     ·发挥农业院校办学特色第52页
   ·营造良好的创新人才培养环境第52-54页
     ·加强人文教育第52-53页
     ·培育创新性教育环境第53-54页
   ·调整现有的人才培养机制第54-59页
     ·优化课程设置第54-55页
     ·强化实践教学第55-56页
     ·更新教学方式第56-57页
     ·加强教学管理第57-59页
   ·改善创新人才培养的条件第59-61页
     ·整合优势学科资源第59-60页
     ·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第60-61页
     ·多方筹资改善教学科研条件第61页
   ·促进农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其它措施第61-64页
     ·国家应加大对“三农”和农业院校的支持力度第62页
     ·构建以农业院校为核心的农业创新服务体系第62-63页
     ·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顺畅流动的人才机制第63-64页
第六章 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第64-67页
   ·主要结论第64-65页
   ·研究展望第65-67页
参考文献第67-71页
致谢第71-72页
作者简历第72页

论文共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农业高校教学、科研、推广一体化问题研究
下一篇:阶层背景对大学生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