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0-17页 |
一、研究缘起 | 第10-12页 |
(一) 学校实践中的冲突 | 第10-11页 |
(二) 理论研究上的盲区 | 第11页 |
(三) 课程运作的政策空间 | 第11-12页 |
二、文献综述 | 第12-15页 |
(一) 关于学校教学制度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(二) 关于学校课程制度的研究 | 第13-14页 |
(三) 对已有研究的反思与评论 | 第14-15页 |
三、研究思路和研究意义 | 第15-17页 |
(一) 研究思路 | 第15-16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学校教学制度转型的经济社会视角 | 第17-25页 |
一、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学校教学制度引入市场机制 | 第17-20页 |
(一) 计划经济模式下传统学校教学制度的弊端 | 第17-18页 |
(二) 市场经济体制下学校教学制度的创新需求 | 第18-20页 |
二、知识经济形态需要学校教学制度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旨归 | 第20-22页 |
(一) 知识经济要求传统的学校教学制度发生转向 | 第20-21页 |
(二) 学校教学制度需要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旨归 | 第21-22页 |
三、民主法制社会呼唤学校教学制度走向民主协商 | 第22-25页 |
第三章 学校教学制度转型的课程改革背景 | 第25-35页 |
一、新课程改革给学校教学制度带来的挑战 | 第25-30页 |
(一) 课程权力下放与学校教学制度的集权模式存在着冲突和矛盾 | 第26-27页 |
(二) 新课程的选择性与学校教学制度的刚性控制存在着冲突和矛盾 | 第27页 |
(三) 新课程改革的开放性与学校教学制度的封闭性存在着冲突和矛盾 | 第27-28页 |
(四) 课程领导理念与学校教学制度的服从、执行的思维方式存在着冲突和矛盾 | 第28-30页 |
二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教学制度创新的机遇 | 第30-35页 |
(一) 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为课程相关利益者的民主参与提供了机遇 | 第31页 |
(二) 学分管理为校内选课制度的建立创造了可能 | 第31-32页 |
(三) 模块型课程结构为校本课程开发制度的落实提供了契机 | 第32-33页 |
(四) “教师即研究者”的课程理念为推动“校本教研”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育了条件 | 第33-34页 |
(五) “三位一体”的目标观为新型评价制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 超越学校教学制度的课程制度的解读 | 第35-46页 |
一、学校课程制度的内涵 | 第35-41页 |
(一) 对“制度”的认识 | 第35-37页 |
(二) 关于“学校课程制度”的理解 | 第37-39页 |
(三) 学校课程制度和学校教学制度的关系 | 第39-41页 |
二、学校课程制度的特点和标准 | 第41-44页 |
(一) 学校课程制度的特点 | 第41-42页 |
(二) 学校课程制度的标准 | 第42-44页 |
三、学校课程制度建设对学校发展的意义 | 第44-46页 |
第五章 从学校教学制度转型为学校课程制度 | 第46-57页 |
一、从学校教学制度走向学校课程制度的误区和问题分析 | 第46-49页 |
二、从学校教学制度走向学校课程制度的应对策略 | 第49-54页 |
(一) 走向学校课程制度的宏观策略 | 第49-52页 |
(二) 学校课程制度建设的初步构想 | 第52-54页 |
三、我国学校课程制度建设的未来展望 | 第54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0页 |
后记 | 第60-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