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8页 |
| 绪论 | 第8-23页 |
| 一、研究背景 | 第8-10页 |
| 二、旅游目的地品牌研究的意义 | 第10-12页 |
| 三、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品牌研究状况 | 第12-19页 |
| 四、研究主要内容 | 第19-20页 |
| 五、逻辑结构与研究方法 | 第20-22页 |
| 六、本文创新之处 | 第22-23页 |
| 第一章 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基础理论研究 | 第23-39页 |
| 第一节 旅游目的地形象与品牌认知 | 第23-29页 |
| 一、旅游目的地形象概念界定及构成要素分析 | 第23-25页 |
| 二、旅游目的地品牌界定及构成要素分析 | 第25-27页 |
| 三、旅游目的地形象与旅游目的地品牌关系分析 | 第27-29页 |
| 第二节 旅游目的地品牌定位 | 第29-32页 |
| 一、旅游目的地品牌定位的涵义 | 第29-30页 |
| 二、旅游目的地品牌定位的原则 | 第30-31页 |
| 三、旅游目的地品牌定位的过程 | 第31-32页 |
| 第三节 旅游目的地品牌形成过程 | 第32-38页 |
| 一、品牌塑造 | 第33-34页 |
| 二、品牌包装 | 第34-36页 |
| 三、品牌传播 | 第36-37页 |
| 四、品牌再塑造 | 第37-38页 |
|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| 第二章 牡丹江旅游目的地品牌化存在问题分析 | 第39-43页 |
| 第一节 牡丹江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| 第39-41页 |
| 一、牡丹江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| 第39页 |
| 二、牡丹江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| 第39-41页 |
| 第二节 牡丹江旅游目的地品牌化存在问题分析 | 第41-42页 |
| 一、旅游资源丰富,品牌认知度较低 | 第41页 |
| 二、品牌意识淡漠,品牌的核心价值不明确 | 第41页 |
| 三、品牌促销手段薄弱,联动效应不明显 | 第41-42页 |
| 四、旅游产品体系尚未形成,品质提升不够高 | 第42页 |
|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| 第三章 镜泊湖旅游企业集团品牌建设分析 | 第43-48页 |
| 第一节 镜泊湖旅游企业集团概述 | 第43-44页 |
| 一、镜泊湖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简介 | 第43页 |
| 二、镜泊湖旅游企业集团概述 | 第43-44页 |
| 第二节 镜泊湖旅游企业集团品牌建设分析 | 第44-47页 |
| 一、整合优势资源和现有品牌,打造国际著名的四季度假休闲品牌. | 第45页 |
| 二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,营造良好旅游发展环境,完善旅游品牌 | 第45-46页 |
| 三、创造休闲旅游吸引物,迎合体验式需求,丰富旅游品牌 | 第46页 |
| 四、以镜泊湖旅游名镇建设,提升旅游品牌 | 第46页 |
| 五、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,共创旅游品牌 | 第46-47页 |
| 六、规范管理,科学运营旅游品牌 | 第47页 |
|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| 第四章 牡丹江旅游目的地品牌构建策略 | 第48-56页 |
| 第一节 牡丹江旅游目的地品牌构建指导思想 | 第48-49页 |
| 一、将品牌作为旅游业发展目标的中心 | 第48-49页 |
| 二、以旅游品牌塑造城市品牌 | 第49页 |
| 第二节 牡丹江旅游目的地品牌构建策略 | 第49-55页 |
| 一、建立旅游旅游目的地形象系统,树立特色鲜明的旅游形象 | 第49-51页 |
| 二、围绕城市品牌主体整合规划 | 第51-52页 |
| 三、建设旅游精品塑造特色品牌 | 第52-53页 |
| 四、深化区域旅游合作,实现资源共享 | 第53-54页 |
| 五、培育特色旅游产品与设计路线 | 第54页 |
| 六、强化政府在旅游目的地品牌塑造中的主导作用 | 第54-55页 |
|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| 结论 | 第56-5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8-62页 |
| 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