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7-8页 |
1.1.1 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| 第7页 |
1.1.2 电动汽车电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| 第7-8页 |
1.1.3 C公司新能源事业部电机研发业务发展现状 | 第8页 |
1.2 国内外进度计划的研究现状 | 第8-11页 |
1.2.1 进度计划的定义和内容 | 第8-9页 |
1.2.2 进度计划发展现状 | 第9-11页 |
1.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| 第12-14页 |
第二章 电机机械部件研发项目分析 | 第14-21页 |
2.1 电机机械部件研发项目背景 | 第14-16页 |
2.1.1 电机机械部件阶段性研发项目背景 | 第14页 |
2.1.2 电机机械部件研发项目描述 | 第14-15页 |
2.1.3 电机机械部件开发流程 | 第15-16页 |
2.2 电机机械部件阶段性样品开发项目的WBS分解 | 第16-18页 |
2.3 责任分配矩阵 | 第18-19页 |
2.4 本项目进度管理现状分析 | 第19-20页 |
2.5 解决问题的初步思路 | 第20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20-21页 |
第三章 传统项目进度计划方法与关键链法 | 第21-32页 |
3.1 项目进度计划的常用工具与技术 | 第21-22页 |
3.1.1 甘特图和里程碑计划 | 第21页 |
3.1.2 网络计划技术 | 第21-22页 |
3.2 传统进度计划方法的局限性 | 第22-23页 |
3.3 关键链技术 | 第23-29页 |
3.3.1 关键链核心思想方法来源 | 第23-25页 |
3.3.2 关键链理论内容 | 第25页 |
3.3.3 基于CCPM思想的时间估算方法 | 第25-26页 |
3.3.4 关键链识别方法 | 第26-27页 |
3.3.5 缓冲区设置 | 第27-29页 |
3.3.6 关键链方法的不足 | 第29页 |
3.4 CCPM与 CPM以及PERT比较分析 | 第29-31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四章 基于关键链的进度优化方法 | 第32-40页 |
4.1 关键链的识别与优化 | 第32-35页 |
4.1.1 已有关键链的识别方法 | 第32-33页 |
4.1.2 资源均衡的优先权协调法 | 第33-34页 |
4.1.3 资源均衡的优先权协调法的改进方法 | 第34-35页 |
4.2 时间估算的优化 | 第35-37页 |
4.3 缓冲区大小的改进方法 | 第37-39页 |
4.3.1 缓冲区大小的设置“均方根法” | 第37-38页 |
4.3.2 缓冲区大小优化改进 | 第38-39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五章 电机机械部件阶段开发项目进度计划优化 | 第40-59页 |
5.1 电机机械部件阶段开发项目分析 | 第40-43页 |
5.1.1 电机机械部件阶段开发项目描述 | 第40页 |
5.1.2 电机机械部件阶段性开发项目延期风险分析 | 第40-43页 |
5.2 基于传统PERT技术的进度计划 | 第43页 |
5.3 电机机械部件阶段性开发项目关键链进度计划优化 | 第43-58页 |
5.3.1 优化前的电机机械部件阶段性开发项目关键链计划 | 第43-45页 |
5.3.2 电机机械部件阶段性开发项目关键链识别 | 第45-51页 |
5.3.3 电机机械部件阶段性开发项目缓冲区的设置 | 第51-53页 |
5.3.4 电机机械部件阶段性开发项目关键链优化 | 第53-55页 |
5.3.5 根据工序风险概率设置缓冲区大小 | 第55-58页 |
5.4 优化结果分析 | 第58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9-61页 |
6.1 总结 | 第59-60页 |
6.2 未来展望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4-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