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汽车工程论文--汽车发动机论文--往复式发动机论文--部件、零件论文--配气机构论文

面向温差发电技术的汽车消声器声热兼容性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引言第10-19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系统的研究现状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抗性消声器的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尾气温差发电装置与消声器集成的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消声器声热兼容性综合评价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1.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7-19页
第2章 温差发电技术和消声器理论基础第19-29页
    2.1 尾气温差发电技术第19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温差发电基本原理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温差发电系统组成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废热通道评价指标第22-24页
    2.2 消声器的声学特性分析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消声器的声学性能评价指标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消声器的声学理论基础第24-25页
    2.3 面向温差发电技术的汽车消声器特殊单元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消声器外形截面形状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扰流翅片第26-28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8-29页
第3章 面向温差发电技术的汽车消声器基本单元数值分析第29-52页
    3.1 消声器基本消声单元流场数值分析基础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消声器传热特性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流场数值分析基础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模型网格划分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边界条件设置第32-33页
    3.2 消声器基本消声单元声场数值分析基础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声场数值分析基础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模型网格划分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边界条件设置第35页
    3.3 传统抗性消声器的基本消声单元声场分析第35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简单扩张式消声器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插入管式消声器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穿孔管/板式消声器第40-41页
    3.4 面向温差发电技术消声器特殊单元声热兼容性分析第41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外壳截面形状的影响第41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扰流翅片结构的影响第46-51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51-52页
第4章 面向温差发电技术的汽车消声器性能特性第52-69页
    4.1 面向温差发电技术的汽车消声器建模第52页
    4.2 消声器流场特性仿真分析第52-55页
    4.3 消声器流场特性台架实验第55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消声器表面温度分布实验方案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6-59页
    4.4 消声器传递损失仿真分析第59-60页
    4.5 消声器传递损失测量第60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传递损失实验方案第60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7-68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68-69页
第5章 面向温差发电技术的汽车消声器声热兼容性评价第69-76页
    5.1 声热兼容性评价指标第69-70页
    5.2 评价指标数据处理第70-71页
    5.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71-74页
    5.4 消声器声热兼容性评价第74-75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75-76页
第6章 结论第76-78页
    6.1 全文总结第76-77页
    6.2 工作展望第77-78页
致谢第78-79页
参考文献第79-84页
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第84页

论文共8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不同加载速率下岩石Ⅰ型断裂过程的细观试验研究
下一篇:西和县东山H3-1滑坡稳定性分析与治理措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