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丹白裤瑶拉篥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一、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9页 |
二、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| 第9-17页 |
(一) 研究对象 | 第9-11页 |
(二) 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(三) 研究现状 | 第12-17页 |
第二章 南丹白裤瑶拉篥乐器的田野考察 | 第17-30页 |
一、调查点区域概况 | 第17-18页 |
二、历史概况 | 第18-19页 |
三、拉篥的制作与使用 | 第19-23页 |
(一) 拉篥的制作 | 第19-22页 |
(二) 吹奏拉篥的练习 | 第22页 |
(三) 拉篥使用的场合 | 第22-23页 |
四、拉篥吹奏的乐曲与分析 | 第23-25页 |
五、拉篥与古代乐器筚篥的关系 | 第25-30页 |
第三章 拉篥的文化内涵、社会功能及文化的嬗变 | 第30-46页 |
一、关于拉篥来源的传说 | 第30-32页 |
二、拉篥的禁忌 | 第32-34页 |
三、从拉篥看艺术的本质问题 | 第34-35页 |
四、从拉篥看艺术的起源问题 | 第35-36页 |
五、拉篥的社会功能 | 第36-39页 |
(一) 愉悦功能 | 第36-37页 |
(二) 情感交流功能 | 第37页 |
(三) 知识技艺传习功能 | 第37-38页 |
(四) 其他功能 | 第38-39页 |
六、从拉篥看艺术的民族性与文化关系 | 第39-40页 |
七、拉篥与民俗文化的现代嬗变 | 第40-46页 |
(一) 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变迁 | 第40-41页 |
(二) 21世纪以来——生态博物馆的介入 | 第41-44页 |
(三) 从自我消遣之娱乐到社会精神文化消费的娱乐 | 第44-46页 |
第四章 拉篥的传承与保护 | 第46-52页 |
一、政府部门对拉篥的传承和保护 | 第46-47页 |
二、教育部门对拉篥的传承和保护 | 第47页 |
三、在传承和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| 第47-52页 |
结语 | 第52-53页 |
附录 | 第53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后记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