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族文化的再生与认同—作为文化符号的铜鼓--As a Cultural Symbol of the Bronze Drum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绪论 | 第9-14页 |
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| 第9页 |
第二节 研究的现状与意义 | 第9-12页 |
一 研究的现状 | 第9-11页 |
二 研究的意义 | 第11-12页 |
第三节 研究的条件与方法 | 第12-14页 |
一 研究的条件 | 第12-13页 |
二 研究的方法 | 第13-14页 |
第一章 作为文化符号的铜鼓 | 第14-40页 |
第一节 符号铜鼓的表现形式 | 第14-24页 |
一 城市雕塑 | 第14-17页 |
二 装饰图案与艺术背景 | 第17-20页 |
三 建筑装饰物 | 第20-22页 |
四 礼物铜鼓与饰品铜鼓 | 第22-24页 |
第二节 符号铜鼓的审美特征 | 第24-33页 |
一 "鼓惟高大为贵" | 第24-27页 |
二 神秘纹饰之美 | 第27-30页 |
三 有意味的形式 | 第30-32页 |
四 从实用到审美 | 第32-33页 |
第三节 符号铜鼓与其它文化符号 | 第33-40页 |
一 符号化铜鼓与符号化绣球 | 第33-36页 |
二 符号化铜鼓与符号化壮锦 | 第36-39页 |
三 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二章 "符号化铜鼓":民族文化的再生 | 第40-48页 |
第一节 从实物到虚拟——民族文化的再生 | 第40-42页 |
第二节 民族文化的再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| 第42-48页 |
一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符号化铜鼓 | 第42-44页 |
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本化运作 | 第44-45页 |
三 机械复制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| 第45-48页 |
第三章 "符号化铜鼓":民族文化的认同 | 第48-57页 |
第一节 符号化铜鼓与文化身份的建构 | 第48-51页 |
第二节 民族精神的自我显现 | 第51-52页 |
第三节 从符号化铜鼓到文化资本 | 第52-57页 |
一 作为文化产品的符号化铜鼓 | 第52-54页 |
二 资本的转化与文化产品 | 第54-55页 |
三 小结 | 第55-57页 |
结语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