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中小班化教学互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--以河南焦作某初中学校为例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一、绪论 | 第10-19页 |
(一) 问题提出 | 第10-11页 |
(二) 文献综述 | 第11-16页 |
1. 关于小班化教学的研究 | 第11-13页 |
2. 关于教学互动的研究 | 第13-16页 |
3. 已有研究评析 | 第16页 |
(三) 研究目的、内容、方法 | 第16-19页 |
1. 研究目的 | 第16-17页 |
2. 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3. 研究方法 | 第17-19页 |
二、初中小班化教学互动的理论分析 | 第19-26页 |
(一) 小班化教学的解读 | 第19-22页 |
1. 小班化教学的概念分析 | 第19-20页 |
2. 小班化教学改革的意义 | 第20-21页 |
3. 小班化教学的理念变革 | 第21-22页 |
(二) 教学互动的认识 | 第22-24页 |
1. 教学互动的内涵解读 | 第22-23页 |
2. 教学互动的基本结构 | 第23-24页 |
(三) 小班化对教学互动的要求 | 第24-26页 |
1. 对教师行为的要求 | 第24-25页 |
2. 对互动形式的要求 | 第25页 |
3. 对互动深度的要求 | 第25-26页 |
三、初中小班化教学互动的现状反思 | 第26-43页 |
(一) 初中小班化教学互动的现状调查 | 第26-39页 |
1. 调查设计与实施 | 第26-28页 |
2. 调查结果与分析 | 第28-39页 |
(三) 初中小班化教学互动的问题分析 | 第39-43页 |
1. 偏重教师主导 | 第39-40页 |
2. 方式手段单一 | 第40-41页 |
3. 主题内容肤浅 | 第41-42页 |
4. 反馈形式呆板 | 第42-43页 |
四、初中小班化教学互动的优化建议 | 第43-50页 |
(一) 突出生本性 | 第43-44页 |
1. 联系生活经验 | 第43页 |
2. 鼓励质疑创新 | 第43页 |
3. 注重动态生成 | 第43-44页 |
(二) 注重多样性 | 第44-46页 |
1. 形式的多样性 | 第44-45页 |
2. 手段的多样性 | 第45页 |
3. 主题的多样性 | 第45-46页 |
(三) 提高深刻性 | 第46-47页 |
1. 优化互动内容 | 第46-47页 |
2. 启发深度对话 | 第47页 |
3. 加强思维引导 | 第47页 |
(四) 增强情感性 | 第47-50页 |
1. 转变行为态度 | 第47-48页 |
2. 改进交流方式 | 第48页 |
3. 保持课堂激情 | 第48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
附录 | 第53-55页 |
致谢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