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9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2页 |
主要符号表 | 第14-17页 |
作用效应 | 第14页 |
计算指标 | 第14-15页 |
几何参数 | 第15-16页 |
计算系数及其他 | 第16-1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7-30页 |
1.1 课题来源 | 第17-1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9-26页 |
1.2.1 地铁场站设计研究现状 | 第19-24页 |
1.2.2 结构优化方法研究现状 | 第24-25页 |
1.2.3 上翻梁设计研究现状 | 第25-26页 |
1.3 研究内容、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26-30页 |
1.3.1 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26-27页 |
1.3.2 技术路线 | 第27-29页 |
1.3.3 本文工作的特色和创新点 | 第29-30页 |
第2章 地铁场站结构受力状态与结构设计要求 | 第30-52页 |
2.1 地铁场站的作用及结构计算图示 | 第30-35页 |
2.1.1 作用分类 | 第30-31页 |
2.1.2 作用取值说明 | 第31-33页 |
2.1.3 极限状态及作用组合 | 第33-34页 |
2.1.4 结构计算图示 | 第34-35页 |
2.2 精细化有限元建模 | 第35-41页 |
2.2.1 计算截面拟定 | 第35页 |
2.2.2 单元类型选取 | 第35-36页 |
2.2.3 材料属性定义 | 第36-37页 |
2.2.4 荷载及边界条件施加 | 第37-39页 |
2.2.5 网格精度分析 | 第39-41页 |
2.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要求及结构受力特点 | 第41-48页 |
2.3.1 设计要求 | 第41-42页 |
2.3.2 标准断面内力对比分析 | 第42-44页 |
2.3.3 顶板纵梁内力对比分析 | 第44-48页 |
2.4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要求及结构开裂变形特征 | 第48-51页 |
2.4.1 设计要求 | 第48-49页 |
2.4.2 拉应力分析 | 第49-50页 |
2.4.3 变形对比分析 | 第50-51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3章 地铁场站顶板上翻梁结构设计优化 | 第52-58页 |
3.1 地铁车站结构优化设计原理与准则 | 第52-54页 |
3.1.1 优化设计原理 | 第52-53页 |
3.1.2 优化设计准则 | 第53-54页 |
3.2 地铁车站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| 第54-57页 |
3.2.1 基于上翻梁加强配筋的顶板优化方法 | 第54-55页 |
3.2.2 基于型钢混凝土上翻梁的顶板优化方法 | 第55-57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4章 地铁场站顶板上翻梁结构设计优化案例 | 第58-78页 |
4.1 背景工程 | 第58-59页 |
4.2 优化方案一 | 第59-67页 |
4.2.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| 第59-61页 |
4.2.2 正常能力极限状态验算 | 第61-67页 |
4.3 优化方案二 | 第67-76页 |
4.3.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| 第67-71页 |
4.3.2 正常能力极限状态验算 | 第71-76页 |
4.4 方案比选 | 第76-77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77-78页 |
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8-80页 |
5.1 结论 | 第78页 |
5.2 展望 | 第78-80页 |
附录 结构作用计算 | 第80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85页 |
致谢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