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教育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、德育论文

迪庆州学校环境教育实践研究--以迪庆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为例

中文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导论第8-16页
    一、问题的提出第8-1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选题背景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研究的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二、文献综述第10-1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环境教育的概念及其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关系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关于学校环境教育的研究综述第12-15页
    三、基本概念的界定第15-16页
第一章 迪庆州学校环境教育概况第16-35页
    一、迪庆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演变及其对环境教育工作的影响第16-18页
    二、迪庆州学校环境教育的渊源与发展第18-3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以民族传统生态保护文化为指引的家庭与社区环境教育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学科渗透——迪庆州学校环境教育的基本形式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综合实践——迪庆州学校环境教育的重要阵地第23-28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项目合作——迪庆州学校环境教育拓展提升的广阔平台第28-35页
第二章 迪庆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的环境教育实践第35-50页
    一、以双重身份参与组织实施“中国水学校项目”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作为区域协调中心所开展的工作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作为项目试点学校所开展的活动第36-39页
    二、实施“可持续发展教育在迪庆民族中等专业学校的实践”项目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项目概况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项目成果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项目产生的影响第40-42页
    三、组织开展“NGS青年环保领袖”系列探究实践行动第42-4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项目背景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项目目标及意义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项目实施情况第43-47页
    四、以区域协调中心身份参与实施的其他环境教育项目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参与“中国中小学气候变化教育项目”的组织实施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参与“中小学森林教育项目”的组织实施第47-50页
第三章 迪庆州学校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简析第50-60页
    一、地区组织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50-5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制度方案缺失,缺乏统一指导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部门职责不清,管理主体缺失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缺乏专项预算,资金支持不足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政府对环境教育合作项目监管多、支持少第54-55页
    二、学校实施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领导重视不足,校际差异明显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目标计划不明确,激励机制不完善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活动经费缺乏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专业人才缺乏第57页
    三、具体执行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教师积极性不足,导致学科渗透力度偏弱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教师环保意识偏低,影响环境教育效果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地区整体意识落后,合作项目运行不畅第58-60页
第四章 完善迪庆州学校环境教育的策略思考与建议第60-67页
    一、地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层面的政策措施建议第60-6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建立和完善地区环境教育工作制度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设立环境教育年度专项预算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协调部门关系,搭建合作平台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将环境教育明确列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根据本地实际,确定重点领域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(六)组织开发本土化环境教育课程资源第62-63页
    二、学校层面的环境教育规范化、制度化行动建议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建立学校的环境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制定学校环境教育实施方案,完善考评激励机制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制定和完善环境教育学科渗透计划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有计划地开展环保综合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第64页
    三、提升环境教育合作项目实效性的建议第64-6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转变观念,摒弃偏见,重视合作项目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鼓励交流,拓展渠道,加强对外合作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自主设计,积极申报,打造精品项目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加强培训,搭建平台,建设教师队伍第66-67页
结论与讨论第67-68页
参考文献第68-70页
附录第70-76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76-77页
致谢第77页

论文共7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5-7岁城乡儿童绘画作品比较研究
下一篇:社会网络中网络结构分析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