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8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1 导语 | 第11-18页 |
1.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5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2.3 国内外研究评述 | 第14-15页 |
1.3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| 第16-18页 |
1.4.1 创新点 | 第16-17页 |
1.4.2 不足之处 | 第17-18页 |
2 理论分析 | 第18-22页 |
2.1 科技型中小企业界定 | 第18页 |
2.2 理论依据 | 第18-20页 |
2.2.1 政府干预论 | 第18-19页 |
2.2.2 信息不对称理论 | 第19页 |
2.2.3 内生增长理论 | 第19-20页 |
2.3 税收优惠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作用机理 | 第20-22页 |
2.3.1 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盈利能力 | 第20页 |
2.3.2 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资能力 | 第20页 |
2.3.3 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| 第20-21页 |
2.3.4 增加科技型中小企业科研投入 | 第21-22页 |
3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分析 | 第22-31页 |
3.1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| 第22-23页 |
3.1.1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| 第22页 |
3.1.2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问题 | 第22-23页 |
3.2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现状及问题 | 第23-31页 |
3.2.1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现状 | 第23-27页 |
3.2.2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问题 | 第27-31页 |
4 税收优惠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激励效应实证分析 | 第31-38页 |
4.1 研究假设 | 第31页 |
4.2 研究设计 | 第31-33页 |
4.2.1 变量定义 | 第31-32页 |
4.2.2 数据来源 | 第32页 |
4.2.3 变量描述性统计 | 第32-33页 |
4.3 税收优惠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盈利激励实证分析 | 第33-34页 |
4.3.1 效应选择 | 第33页 |
4.3.2 模型结果 | 第33-34页 |
4.4 税收优惠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激励实证分析 | 第34-35页 |
4.4.1 效应选择 | 第34页 |
4.4.2 模型结果 | 第34-35页 |
4.5 税收优惠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激励实证分析 | 第35-36页 |
4.5.1 效应选择 | 第35页 |
4.5.2 模型结果 | 第35-36页 |
4.6 税收优惠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RD激励实证分析 | 第36-37页 |
4.6.1 效应选择 | 第36页 |
4.6.2 模型结果 | 第36-37页 |
4.7 实证结果分析 | 第37-38页 |
5 国外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及启示 | 第38-41页 |
5.1 国外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| 第38-39页 |
5.1.1 美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| 第38页 |
5.1.2 日本科技型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| 第38-39页 |
5.1.3 印度科技型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| 第39页 |
5.2 国外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的启示 | 第39-41页 |
5.2.1 重视对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 | 第39页 |
5.2.2 间接优惠比直接优惠更有效 | 第39-40页 |
5.2.3 税收优惠政策要有系统性 | 第40页 |
5.2.4 税收优惠政策要有针对性 | 第40-41页 |
6 完善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对策建议 | 第41-44页 |
6.1 制定专门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法律法规 | 第41页 |
6.2 完善初创期和稳定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| 第41-42页 |
6.3 增加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税种 | 第42页 |
6.4 积极转变税收优惠方式 | 第42页 |
6.5 优化激励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的税收优惠政策 | 第42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8页 |
致谢 | 第48-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