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9-15页 |
一、选题的缘由 | 第9-10页 |
二、研究现状和成果综述 | 第10-12页 |
三、研究方法 | 第12-15页 |
第一章“开封本土文化”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与可行性 | 第15-19页 |
第一节“开封本土文化”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| 第15-17页 |
一、有利于传承开封本土文化,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| 第15页 |
二、有利于回归生活实践,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| 第15-16页 |
三、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,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| 第16页 |
四、有利于促进教师角色转换,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| 第16-17页 |
第二节“开封本土文化”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| 第17-19页 |
一、有依据:教育理念和政策 | 第17-18页 |
二、有条件:丰富的文化资源 | 第18页 |
三、有需要:社会对学生的要求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“开封本土文化”语文校本课程的性质与内容 | 第19-37页 |
第一节“开封本土文化”语文校本课程的性质 | 第19-20页 |
一、“开封本土文化”的内涵 | 第19页 |
二、“开封本土文化”语文校本课程的性质 | 第19-20页 |
第二节“开封本土文化”语文校本课程的内容设置 | 第20-37页 |
一、汴梁八景 | 第20-22页 |
二、名胜古迹 | 第22-25页 |
三、历史人物 | 第25-27页 |
四、文学艺术 | 第27-33页 |
五、民俗文化 | 第33-37页 |
第三章“开封本土文化”语文校本课程实施原则、过程和评价 | 第37-59页 |
第一节“开封本土文化”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原则 | 第37-38页 |
一、主体性原则 | 第37页 |
二、趣味性原则 | 第37-38页 |
三、实践性原则 | 第38页 |
四、综合性原则 | 第38页 |
五、合作性原则 | 第38页 |
第二节“开封本土文化”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 | 第38-54页 |
一、汴梁八景 | 第39-40页 |
二、名胜古迹 | 第40-42页 |
三、历史人物 | 第42-44页 |
四、文学艺术 | 第44-52页 |
五、民俗文化 | 第52-54页 |
第三节“开封本土文化”语文校本课程的评价 | 第54-59页 |
一、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| 第55-56页 |
二、对语文教师教学的评价 | 第56-59页 |
第四章“开封本土文化”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| 第59-65页 |
第一节“开封本土文化”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| 第59-61页 |
一、开发主体课程意识薄弱,知识技能储备不足 | 第59-60页 |
二、课程开发过程随意,实施管理不到位 | 第60页 |
三、评价机制不健全,课程作用功利化 | 第60-61页 |
第二节“开封本土文化”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议 | 第61-65页 |
一、学校要重视校本课程开发,引进奖励和竞争机制 | 第61-62页 |
二、教师应该更新观念,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| 第62-63页 |
三、健全语文校本课程评价体系,不断改进完善课程 | 第63-65页 |
结语 | 第65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