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选题缘由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选题缘由 | 第10-11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11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1-14页 |
1.2.1 从纵向发展来看 | 第12-13页 |
1.2.2 从横向分析、归纳来看 | 第13-14页 |
1.3 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4-16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批注式阅读教学概论 | 第16-26页 |
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7-18页 |
2.1.1 阅读和阅读教学 | 第17页 |
2.1.2 批注式阅读 | 第17-18页 |
2.1.3 批注式阅读教学 | 第18页 |
2.2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| 第18-22页 |
2.2.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| 第18-19页 |
2.2.2 接受美学理论 | 第19-21页 |
2.2.3 对话理论 | 第21页 |
2.2.4 自主学习理论 | 第21-22页 |
2.3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基础 | 第22-26页 |
2.3.1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教学理念基础 | 第22-23页 |
2.3.2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现实需要基础 | 第23页 |
2.3.3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历史渊源 | 第23-24页 |
2.3.4 批注式阅读教学实施的现状 | 第24-26页 |
第3章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独特价值 | 第26-32页 |
3.1 批注式阅读教学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| 第26-28页 |
3.1.1 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| 第26-27页 |
3.1.2 养成良好阅读习惯,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 | 第27页 |
3.1.3 增强学生语言的敏感性,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| 第27-28页 |
3.2 批注式阅读教学对教师发展的价值 | 第28-29页 |
3.2.1 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| 第28-29页 |
3.2.2 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| 第29页 |
3.3 批注式阅读对语文教学的价值 | 第29-32页 |
3.3.1 促进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形成 | 第29-30页 |
3.3.2 读写结合,促进语文教学环环相扣 | 第30-32页 |
第4章 批注式阅读教学实施的形而上原理 | 第32-40页 |
4.1 批注式阅读教学实施的基础原理 | 第32-35页 |
4.1.1 批注式阅读教学应贯彻学生主体性原理 | 第32-33页 |
4.1.2 批注式阅读教学应遵循学生发展性原理 | 第33页 |
4.1.3 批注式阅读教学要坚持开放性原理 | 第33-34页 |
4.1.4 批注式阅读教学要兼顾整体性原理 | 第34-35页 |
4.2 批注式阅读教学实施的根本要求 | 第35-40页 |
4.2.1 对话充分化 | 第35-36页 |
4.2.2 思维感悟外化 | 第36页 |
4.2.3 文本理解深刻化 | 第36-37页 |
4.2.4 阅读批注习惯化 | 第37页 |
4.2.5 批注重点问题化 | 第37-40页 |
第5章 批注式阅读教学实施的形而下原理 | 第40-70页 |
5.1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基本应用条件 | 第40-44页 |
5.1.1 教师的专业素养 | 第40-41页 |
5.1.2 学生综合素质 | 第41-43页 |
5.1.3 外部教育环境 | 第43-44页 |
5.2 批注式阅读教学实施操作机制 | 第44-46页 |
5.3 批注式阅读教学实施机制的具体阐述 | 第46-70页 |
5.3.1 激发学生批注的主动性,贯彻学生主体性 | 第46-50页 |
5.3.2 明确任务,教给学生批注方法 | 第50-57页 |
5.3.3 教师下水,分析文本;教学准备,分析学生 | 第57-59页 |
5.3.4 确定教学目标 | 第59-60页 |
5.3.5 确定批注主问题 | 第60-62页 |
5.3.6 批注式阅读教学课堂实施 | 第62-67页 |
5.3.7 及时反馈积极评价 | 第67-68页 |
5.3.8 教学互动 | 第68-70页 |
结语 | 第70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6页 |
致谢 | 第76-7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