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4页 |
1.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| 第8-10页 |
1.1.1 研究的背景 | 第8-9页 |
1.1.2 研究的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| 第10-12页 |
1.2.1 研究的目标 | 第10-11页 |
1.2.2 研究的内容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的方法与创新 | 第12-14页 |
1.3.1 研究的方法 | 第12页 |
1.3.2 研究创新之处 | 第12-14页 |
第二章 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4-27页 |
2.1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研究 | 第14-16页 |
2.1.1 国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| 第14-15页 |
2.1.2 国内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| 第15-16页 |
2.2 系列国际标准简介及对比分析 | 第16-27页 |
2.2.1 ISO9000 | 第16-17页 |
2.2.2 ISO14001 | 第17页 |
2.2.3 OHSAS18001 | 第17-18页 |
2.2.4 SA8000 | 第18-22页 |
2.2.5 ISO26000 | 第22-23页 |
2.2.6 系列标准及指南对比分析 | 第23-27页 |
第三章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模式分析 | 第27-40页 |
3.1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模式分析 | 第28-34页 |
3.1.1 沃多克(Waddock)等人的“4I 体系” | 第28-29页 |
3.1.2 社会责任国际标准(ISO26000)的范式模式 | 第29-30页 |
3.1.3 詹金斯(Jenkins)的“商业机会”模型 | 第30-32页 |
3.1.4 日本综合研究所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| 第32-33页 |
3.1.5 美国公平劳工协会(FLA)管理模式 | 第33-34页 |
3.2 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模式分析 | 第34-40页 |
3.2.1 国家电网公司的社会责任管理七大体系 | 第34-36页 |
3.2.2 王曼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运行结构模型 | 第36-38页 |
3.2.3 彭华岗等人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六维架构 | 第38-40页 |
第四章 A 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模式分析 | 第40-53页 |
4.1 A 公司及其 CSR 战略简介 | 第40-42页 |
4.1.1 A公司背景说明 | 第40页 |
4.1.2 A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承诺与实践 | 第40-42页 |
4.2 A 公司全面推进公平劳工协会管理模式的原因分析 | 第42-44页 |
4.2.1 A公司原有CSR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 | 第42-43页 |
4.2.2 A公司导入公平劳工协会管理模式驱动因素 | 第43-44页 |
4.3 A 公司导入公平劳工协会管理模式的步骤及程序 | 第44-52页 |
4.3.1 制定企业CSR管理策略 | 第44-45页 |
4.3.2 建立企业CSR组织架构 | 第45-46页 |
4.3.3 配备企业CSR专业人员 | 第46-48页 |
4.3.4 建置企业CSR管理系统 | 第48-52页 |
4.4 A 公司公平劳工协会管理模式合规信息收集 | 第52-53页 |
第五章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建议 | 第53-57页 |
5.1 强化企业运行和发展的合规性 | 第53页 |
5.2 发挥政府在 CSR 推动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| 第53-54页 |
5.3 企业自身的 CSR 体系建设与审核 | 第54-56页 |
5.4 发挥社会各界对 CSR 推动的监督作用 | 第56-57页 |
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