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轻工业、手工业论文--食品工业论文--饮料冷食制造工业论文--茶论文

白茶抗氧化及消减LO2细胞脂质作用研究

摘要第8-12页
ABSTRACT第12-17页
第一章 引言第18-28页
    1 茶叶的抗氧化作用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1 主要抗氧化化学成分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1 茶多酚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2 儿茶素类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3 黄酮类化合物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4 游离氨基酸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5 维生素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6 其他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7 抗氧化成分之间的协同作用第20-21页
    2 不同茶类抗氧化能力及比较第21页
    3 白茶抗氧化能力的研究现状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 白茶抗氧化能力第21-22页
    4 抗氧化研究方法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4.1 体外方法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1 清除DPPH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2 羟自由基法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3 金属螯合离子法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5 其他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4.2 细胞的方法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4.3 动物方法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4.4 抗氧化方法的比较第24-25页
    5 非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理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5.1 非酒精性肝病的概念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5.2 发病机理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5.3 内在基因表达变化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5.4 茶叶与非酒精性脂肪肝预防第26-27页
    6 本研究的意义第27-28页
第二章 白茶理化测定与分析第28-38页
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1 试验材料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1 主要材料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2 主要仪器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1.2 实验方法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 感官审评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 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 数据分析第29页
    2 结果与分析第29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1 白茶感官品质特征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 白茶主要抗氧化化学成分含量及比较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 黄酮类化合物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 茶黄素、茶红素、茶褐素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3 氨基酸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4 咖啡碱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5 水浸出物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6 茶多酚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 白茶茶汤色差及比较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 色差L~*值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 色差a~*值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 色差b~*值第35页
    3 讨论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1 不同年份白茶理化特性及变化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 不同类型白茶理化特性及差异第36-38页
第三章 白茶抗氧化试验及分析第38-47页
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1.1 试验材料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1 主要材料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2 主要仪器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1.2 试验方法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 供试液制备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 清除DPPH自由基测定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 清除羟基自由基测定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 金属离子螯合法测定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5 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6 数据分析第40页
    2 结果与分析第40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1 4种白茶抗氧化能力及比较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1 不同年份白牡丹的抗氧化能力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2 不同白茶类型的抗氧化能力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2.2 不同抗氧化测定方法的比较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3 化学成分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第43-44页
    3 讨论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1 不同抗氧化测定方法的比较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 化学成分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第44-47页
第四章 白茶对LO2细胞脂质积累的影响及机理研究第47-70页
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1.1 试验材料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1 主要材料和试剂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2 主要仪器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1.2 试验方法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 白茶供试液制备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 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的建立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 白茶供试液浓度的选择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 各白茶供试液处理组设置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5 qRT-PCR检测mRNA的表达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6 统计学分析第49页
    2 结果与分析第49-67页
        2.1 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的建立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2 白茶供试液浓度的选择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3 LO2细胞内SOD、MDA、TG的含量及比较第51-5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 各2017年白毫银针供试液处理组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 各2017年白牡丹供试液处理组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 各2017年寿眉供试液处理组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4 各2014年白牡丹供试液处理组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2.4 各处理组LO2细胞油红O染色及比较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2.5 各处理组LO2细胞内SREBP-Ic、FAS和CPT1A mRNA表达及比较第61-6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.1 各2017年白毫银针供试液处理组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.2 各2017年白牡丹供试液处理组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.3 各2017年寿眉供试液处理组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.4 各2014年白牡丹供试液处理组第66-67页
    3 讨论第67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1 白茶供试液对LO2细胞SOD、MDA、TG含量的影响及作用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3.2 白茶供试液对LO2细胞SREBP-Ic、FAS和CPT1A表达的影响及作用第69-70页
第五章 小结第70-71页
参考文献第71-78页
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8-79页
致谢第79页

论文共7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米渣蛋白膜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
下一篇:PVC薄膜/桉木单板制备胶合板的工艺优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