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社会科学总论论文--社会学论文--社会工作、社会管理、社会规划论文

促进城市流动儿童同伴关系的社会工作实践研究--以昆明市C社区L打工子弟学校为例

中文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一、导引第7-9页
    (一) 研究背景第7-8页
    (二) 研究目的第8-9页
二、主要概念界定和文献回顾第9-18页
    (一) 主要概念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 流动儿童第9页
        2. 同伴关系第9-10页
    (二) 关于流动儿童的相关研究第10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 人口学方面的研究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2. 心理学方面的研究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3. 教育学方面的研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4. 社会学方面的研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5. 社会工作方面的研究第13-14页
    (三) 关于儿童同伴关系的研究第14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 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 影响儿童同伴关系的因素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3. 改善儿童同伴关系的研究第16-18页
三、研究内容、理论指导与方法第18-24页
    (一) 研究内容第18页
    (二) 理论依据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 镜中我理论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 社会学习理论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 人格发展理论第20-21页
    (三) 研究方法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 研究方法的选取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 研究资料的收集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第22-24页
四、研究发现第24-36页
    (一) 同伴交往的广度和深度方面第24-28页
    (二) 同伴冲突方面第28-30页
    (三) 同伴合作方面第30-32页
    (四) 同伴支持方面第32-34页
    (五) 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第34-36页
五、社会工作促进流动儿童同伴关系的实践第36-41页
    (一) 目的第36页
    (二) 理论指导和方法第36-37页
    (三) 具体活动方案第37-41页
六、服务效果第41-48页
    (一) 沟通原则和沟通技巧方面第41-43页
    (二) 团队合作方面第43页
    (三) 同伴冲突处理方面第43-45页
    (四) 能力提升方面第45页
    (五) 大部分组员充分肯定了服务效果第45-48页
七、反思第48-51页
    (一) 小组工作介入流动儿童同伴关系的策略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1. 认知层面的改变很重要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2. 注重培养流动儿童的反思能力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3. 提供实践机会帮助服务对象实现观念到行为的转变第48-49页
    (二) 小组工作介入流动儿童同伴关系的重点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1. 服务计划需要根据需求来设计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2. 鼓励服务对象表达自己的看法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3. 突出社会工作的特色第49-50页
    (三) 方法上要突出趣味性和生动性第50-51页
八、研究不足第51-52页
参考文献第52-55页
附录第55-59页
致谢第59页

论文共5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“农转居”社区儿童家庭教育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--以昆明市Q社区为例
下一篇:发展型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妇女发展的实践研究--以云南L机构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