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展型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妇女发展的实践研究--以云南L机构为例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0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7-8页 |
二、研究目的 | 第8-9页 |
三、研究内容 | 第9-10页 |
(一) 生计层面 | 第9页 |
(二) 人际关系层面 | 第9-10页 |
(三) 参与决策层面 | 第10页 |
第二章 文献综述 | 第10-25页 |
一、概念界定 | 第10-11页 |
(一) 流动妇女 | 第10页 |
(二) 赋权 | 第10-11页 |
二、文献综述 | 第11-20页 |
(一) 关于国内流动妇女的研究综述 | 第11-14页 |
(二) 社会性别与发展研究综述 | 第14-17页 |
(三) 发展型社会工作研究综述 | 第17-19页 |
(四) 文献反思 | 第19-20页 |
三、理论依据—社会性别与发展 | 第20-21页 |
四、研究方法 | 第21-25页 |
(一) 社区背景 | 第21-22页 |
(二) 机构背景 | 第22-24页 |
(三) 行动研究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需求评估 | 第25-30页 |
一、社区中的流动妇女 | 第25-28页 |
二、流动妇女的社会需求 | 第28-30页 |
(一) 生计需求 | 第28-29页 |
(二) 社会交往的需求 | 第29页 |
(三) 参与决策的需求 | 第29-30页 |
(四) 子女教育的需求 | 第30页 |
第四章服务理念及过程 | 第30-55页 |
一、服务理念 | 第30-32页 |
二、服务计划 | 第32-34页 |
(一)社区工作 | 第32页 |
(二)小组工作 | 第32-33页 |
(三)个案工作 | 第33-34页 |
二、关系建立 | 第34-35页 |
四、社区活动 | 第35-43页 |
(一)缝细技能培训活动 | 第35-39页 |
(二)中秋节社区同乐活动 | 第39-43页 |
五、小组活动 | 第43-50页 |
(一)活动背景 | 第43页 |
(二)活动记录 | 第43-49页 |
(三)过程分析 | 第49-50页 |
六、个案 | 第50-55页 |
(一)个案描述 | 第50-52页 |
(二)需求分析 | 第52页 |
(三)介入过程 | 第52-54页 |
(四)个案效果评估 | 第54-55页 |
第五章反思 | 第55-62页 |
一、对流动妇女发展中的思考 | 第55-58页 |
(一)流动妇女旳生计需求 | 第55-56页 |
(二)妇女赋权 | 第56-57页 |
(三)妇女发声 | 第57页 |
(四)反身性 | 第57-58页 |
二、发展型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妇女发展的优势 | 第58-59页 |
(一)弥补社区公共服务的缺失 | 第58页 |
(二)注重个人潜能开发 | 第58-59页 |
(三)注重资源整合 | 第59页 |
三、发展型社会工作面临的困境 | 第59-62页 |
(一)社会工作的角色定位不明确 | 第59-60页 |
(二)缺乏服务模式而需在实务探索中开发社会服务 | 第60页 |
(三)在与政府旳合作中要明确立场 | 第60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4页 |
附录 | 第64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