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一、 绪论 | 第8-16页 |
(一) 问题的提出 | 第8-9页 |
(二) 文献综述 | 第9-12页 |
1.关于终身学习理念源起的研究 | 第9-10页 |
2.关于终身学习理念内涵的研究 | 第10页 |
3.关于终身学习理念体系构建的研究 | 第10-11页 |
4.关于终身学习理念意义和地位的研究 | 第11-12页 |
(三)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研究思路 | 第12-13页 |
2.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| 第13页 |
3.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(四) 基本概念界定 | 第13-16页 |
1.“成人学习者”内涵的释义 | 第13-14页 |
2.终身学习的概念 | 第14-16页 |
二、 先秦儒家终身学习思想的梳理 | 第16-23页 |
(一) 先秦儒家终身学习观 | 第16-17页 |
1.先秦儒家终身学习范畴 | 第16页 |
2.先秦儒家终身学习因素 | 第16-17页 |
(二) 先秦儒家终身学习目的 | 第17-18页 |
(三) 先秦儒家终身学习条件 | 第18-20页 |
(四) 先秦儒家终身学习过程 | 第20-21页 |
(五) 先秦儒家终身学习方法 | 第21-22页 |
(六) 先秦儒家终身学习意义 | 第22-23页 |
三、 终身学习的基本理论 | 第23-32页 |
(一) 终身学习的基本内涵 | 第23-25页 |
1.终身学习观 | 第23页 |
2.终身学习目的 | 第23-24页 |
3.终身学习条件 | 第24页 |
4.终身学习方法 | 第24-25页 |
(二) 终身学习思想的教育价值取向 | 第25-28页 |
1.对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尊重 | 第25-26页 |
2.学会做人和学会做事 | 第26-28页 |
(三) 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、学习化社会之比较 | 第28-32页 |
1.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、学习化社会的共通之处 | 第29-30页 |
2.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、学习化社会的差异之处 | 第30-32页 |
四、 成人学习者践行终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32-40页 |
(一) 学习观的模糊性 | 第32-33页 |
1.学习范畴上存在认识上的模糊性 | 第32页 |
2.学习实质上存在认识上的表面化 | 第32-33页 |
3.对学习因素认识的简单化 | 第33页 |
(二) 学习目的太过功利性 | 第33-34页 |
1.个人利益至上观念的驱使 | 第33-34页 |
2.社会利益为重观念的淡薄 | 第34页 |
(三) 学习条件的有限性 | 第34-35页 |
1.成人学习者自身的特殊性 | 第34-35页 |
2.学习资源相对匮乏 | 第35页 |
(四) 学习过程的割裂化 | 第35-36页 |
1.成人学习者自身的文化背景差异显著 | 第35-36页 |
2.对学习过程的复杂性认识不足 | 第36页 |
(五) 学习方法的单一化 | 第36-37页 |
1.成人学习者自身理解和运用学习方法的能力较弱 | 第37页 |
2.经验学习的惯性作用 | 第37页 |
(六) 对学习意义认识的片面性 | 第37-40页 |
1.成人学习者自身学习的特点 | 第38页 |
2.成人学习者践行终身学习信念的迷失和学习行为的迷惘 | 第38-40页 |
五、 先秦儒家思想对成人学习者践行终身学习的启示 | 第40-50页 |
(一)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,着重认清学习实质 | 第40-42页 |
1.廓清学习范畴 | 第40-41页 |
2.认清学习实质 | 第41页 |
3.深刻认识学习因素,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 | 第41-42页 |
(二) 灵活调整学习目的,积极摆正学习心态 | 第42-43页 |
1.自我修养,独善其身 | 第43页 |
2.回报社会,兼济天下 | 第43页 |
(三) 全面扩充学习条件,充分利用学习资源 | 第43-45页 |
1.自我发展,严于律己 | 第44页 |
2.师法师承,博采百家 | 第44-45页 |
(四) 深刻认清学习过程的复杂性,不断提高理论和实践素质 | 第45-46页 |
1.深刻认清学习过程的复杂性 | 第45页 |
2.不断提高成人学习者的理论和实践素质 | 第45-46页 |
(五) 不断丰富学习方法,弱化经验学习的惯性作用 | 第46-47页 |
1.努力提高理解和运用学习方法的能力 | 第46-47页 |
2.弱化经验学习的惯性作用 | 第47页 |
(六) 全面认识学习意义,塑造“笃行求知”的学习行为 | 第47-50页 |
1.减少因成人学习者自身学习特点带来的弊端 | 第47-48页 |
2.塑造“笃行求知”的学习行为 | 第48-50页 |
结语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5页 |
附录 | 第55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
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(著)及科研情况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