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8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发展与研究概况 | 第10-14页 |
1.2.1 国外发展与研究概况 | 第10-12页 |
1.2.2 国内发展与研究概况 | 第12-14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14-17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4-16页 |
1.3.2 技术路线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使用者绩效导向评价准则的筛选 | 第17-29页 |
2.1 BRT系统简介 | 第17-20页 |
2.1.1 BRT系统定义 | 第17页 |
2.1.2 BRT系统特性 | 第17-20页 |
2.2 使用者绩效导向评价准则确立的理论基础 | 第20-22页 |
2.2.1 人因工程学概述 | 第21页 |
2.2.2 利益相关者理论概述 | 第21-22页 |
2.3 以使用者为重心的BRT系统利益相关者分析 | 第22-28页 |
2.3.1 使用者的角色及其利益指标 | 第23-26页 |
2.3.2 政府的角色及其利益指标 | 第26-27页 |
2.3.3 运营企业的角色及其利益指标 | 第27-28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使用者绩效导向评价指标的筛选与度量 | 第29-53页 |
3.1 BRT系统的构成 | 第29-35页 |
3.1.1 专用的路权 | 第29-30页 |
3.1.2 先进的车辆 | 第30-31页 |
3.1.3 设施齐备的车站 | 第31-33页 |
3.1.4 面向乘客需求的线路组织与运营服务 | 第33-34页 |
3.1.5 智能交通系统 | 第34-35页 |
3.2 使用者绩效导向评价指标的筛选与度量 | 第35-47页 |
3.2.1 可得性 | 第35-36页 |
3.2.2 先到达性 | 第36-37页 |
3.2.3 安全性 | 第37-38页 |
3.2.4 可靠性 | 第38-39页 |
3.2.5 舒适性 | 第39-40页 |
3.2.6 方便性 | 第40-42页 |
3.2.7 经济性 | 第42-43页 |
3.2.8 成本与效益 | 第43-45页 |
3.2.9 可持续发展 | 第45-47页 |
3.3 BRT 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| 第47-50页 |
3.4 BRT 系统评价指标的分级 | 第50-52页 |
3.4.1 评价指标的分级准则 | 第50页 |
3.4.2 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 | 第50-52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四章 快速公交使用者绩效导向评价指标体系应用 | 第53-64页 |
4.1 BRT 使用者态度调查 | 第53-55页 |
4.1.1 调查对象与抽样的明确 | 第53-54页 |
4.1.2 调查方法和调查问卷的设计 | 第54页 |
4.1.3 调查结果的分析 | 第54-55页 |
4.2 BRT 系统的成本与效果分析 | 第55页 |
4.2.1 “最高水平”和“最基础”的BRT系统 | 第55页 |
4.2.2 “最合理”的BRT系统 | 第55页 |
4.3 实例分析 | 第55-63页 |
4.3.1 西安市BRT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| 第55-58页 |
4.3.2 西安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与BRT系统预算 | 第58页 |
4.3.3 西安市潜在BRT使用者态度调查 | 第58-60页 |
4.3.4 西安市BRT系统方案设计 | 第60-62页 |
4.3.5 西安市BRT建设预期效果 | 第62-63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4-66页 |
5.1 主要研究成果 | 第64页 |
5.2 论文的不足与研究展望 | 第64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