剑川白族不同模式的双语教学对比研究--以西中小学和石龙小学为例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目录 | 第5-7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7-18页 |
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7-10页 |
一、 双语 | 第7-8页 |
二、 双语教学 | 第8-9页 |
三、 双语教学模式 | 第9-10页 |
第二节 研究背景 | 第10-18页 |
一、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模式的使用状况 | 第10-11页 |
二、 剑川白汉双语教学模式的使用情况 | 第11-13页 |
三、 研究综述 | 第13-15页 |
四、 研究意义 | 第15-16页 |
五、 研究方法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西中和石龙的语言教学及语言使用情况 | 第18-25页 |
第一节 西中村和石龙村概况 | 第18-21页 |
一、 自然地理环境 | 第18-19页 |
二、 人口与民族 | 第19-20页 |
三、 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 | 第20-21页 |
第二节 西中小学和石龙小学概况 | 第21-22页 |
一、 学校发展历史 | 第21页 |
二、 学校现有规模 | 第21-22页 |
第三节 西中小学和石龙小学双语教学情况 | 第22-25页 |
一、 双语教学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| 第22-23页 |
二、 双语教学的成果 | 第23-24页 |
三、 深入开展双语教学面临的困难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西中小学和石龙小学双语教学模式对比 | 第25-51页 |
第一节 教学模式的对比 | 第25-31页 |
一、 模式介绍 | 第25-28页 |
二、 对比分析 | 第28-31页 |
第二节 教学方法的对比 | 第31-37页 |
一、 教学方法介绍 | 第31-35页 |
二、 对比分析 | 第35-37页 |
第三节 教材的对比 | 第37-43页 |
一、 教材介绍 | 第37-40页 |
二、 对比分析 | 第40-43页 |
第四节 教学师资的对比 | 第43-51页 |
一、 教师的教学能力 | 第43-46页 |
二、 教师的语言水平 | 第46-51页 |
第四章 基于两种模式下学生语言水平的对比 | 第51-74页 |
第一节 母语水平的对比 | 第51-64页 |
一、 白语听力能力的对比 | 第52-56页 |
二、 白语口语能力的对比 | 第56-58页 |
三、 白文识读能力的对比 | 第58-61页 |
四、 白文书写能力的对比 | 第61-64页 |
第二节 汉语水平的对比 | 第64-74页 |
一、 汉语听力能力的对比 | 第64-67页 |
二、 汉语口语能力的对比 | 第67-69页 |
三、 汉语阅读能力的对比 | 第69-71页 |
四、 汉语写作能力的对比 | 第71-74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思考 | 第74-80页 |
第一节 基于不同模式的白汉双语教学的思考 | 第74-78页 |
一、 统一认识,重视母语的作用 | 第74-76页 |
二、 加强对比,减少母语负迁移 | 第76-78页 |
第二节 结语 | 第78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1页 |
附录 | 第81-8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| 第88-89页 |
致谢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