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引言 | 第10-26页 |
(一) 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2页 |
1. 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需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| 第10-11页 |
2. 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强烈呼唤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| 第11页 |
3. 对现行学生评价制度的反思 | 第11-12页 |
(二) 研究现状 | 第12-22页 |
1.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2.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21页 |
3.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| 第21-22页 |
(三) 研究意义 | 第22-23页 |
1.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| 第22-23页 |
2. 为普通高中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提供理论支持 | 第23页 |
3. 丰富发展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| 第23页 |
(四) 研究方法 | 第23-26页 |
1. 文献分析法 | 第23-24页 |
2. 调查法 | 第24页 |
3. 案例分析法 | 第24-26页 |
一、 解读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| 第26-32页 |
(一) 核心概念界定 | 第26-29页 |
1. 素质与综合素质 | 第26-27页 |
2. 教育评价与学生评价 | 第27-29页 |
3.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| 第29页 |
(二) 实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 | 第29-32页 |
1.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| 第29-30页 |
2.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| 第30页 |
3. 有利于深入推进高中学生评价改革 | 第30页 |
4.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| 第30-32页 |
二、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| 第32-44页 |
(一)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依据 | 第32-36页 |
1. 多元智能理论 | 第32-34页 |
2. 发展性评价理论 | 第34-36页 |
(二)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实依据 | 第36-44页 |
1. 教育部出台的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文件 | 第36-39页 |
2. 国内主要省市综合素质评价开展状况 | 第39-44页 |
三、 当前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| 第44-54页 |
(一)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表征 | 第44-51页 |
1.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存在理念与实践上的偏差 | 第44-46页 |
2.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评定结果缺乏科学依据 | 第46页 |
3.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呈现中评语存在问题 | 第46-48页 |
4.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“成长记录袋”构建中问题突出 | 第48-49页 |
5.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公平性与可靠性遭受质疑 | 第49-50页 |
6.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保障机制不健全 | 第50-51页 |
(二)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归因 | 第51-54页 |
1.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研究不足 | 第51-52页 |
2.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定位不清晰 | 第52页 |
3. 评价主体的专业评价素养薄弱 | 第52-53页 |
4. 传统教育评价思想的制约 | 第53-54页 |
四、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 | 第54-62页 |
(一)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理论体系的理论构想 | 第54-56页 |
1. 树立正确的综合素质评价理念 | 第54-55页 |
2. 明晰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 | 第55页 |
3. 明确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定位 | 第55-56页 |
(二)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策略 | 第56-62页 |
1. 秉持多元评价主体,以学生自评为主 | 第56-57页 |
2. 采用以成长记录袋为主要支撑的描述性评语 | 第57-58页 |
3. 重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运用的研究 | 第58-59页 |
4. 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为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保障 | 第59-62页 |
五、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案例分析 | 第62-76页 |
(一) 研究对象的选择 | 第62-63页 |
(二) D 校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历程 | 第63-72页 |
1. 建立组织机构,提供评价保障 | 第63-65页 |
2. 利用电子平台,推动评价开展 | 第65-66页 |
3. 制定评价细则,破解操作难点 | 第66-67页 |
4. 革新工作思路,进行质量监控 | 第67-69页 |
5. 创新实践应用,开展人生规划教育 | 第69-70页 |
6. 创立电子文件夹,搭建交流平台 | 第70-72页 |
(三) D 校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案例评析 | 第72-76页 |
1. D 校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成效 | 第72-73页 |
2. D 校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中的问题 | 第73-76页 |
结语 | 第76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2页 |
附录 | 第82-90页 |
致谢 | 第90-9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91-9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