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7-16页 |
一、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| 第7页 |
(一)研究背景 | 第7页 |
(二)问题的提出 | 第7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7-8页 |
(一)理论意义 | 第7-8页 |
(二)实践意义 | 第8页 |
三、文献综述 | 第8-11页 |
(一)相关研究成果 | 第8-10页 |
(二)研究述评 | 第10-11页 |
四、研究设计 | 第11-16页 |
(一)研究对象 | 第11-14页 |
(二)研究目标 | 第14页 |
(三)研究思路 | 第14-15页 |
(四)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第一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历史沿革和新课改对其的影响 | 第16-27页 |
第一节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历史沿革 | 第16-21页 |
一、萌芽阶段(1977—1989年) | 第16-17页 |
二、形成阶段(1990—1998年) | 第17-18页 |
三、成熟阶段(1999—2008年) | 第18-19页 |
四、创新阶段(2009年至今) | 第19-21页 |
第二节 新课程改革概述 | 第21-24页 |
一、新课程改革的兴起 | 第21-22页 |
二、新课改中“新”的教育理念 | 第22-23页 |
三、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程评价标准的变化 | 第23-24页 |
第三节 新课改对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影响 | 第24-26页 |
一、试题的空间分布发生变化 | 第24-25页 |
二、试题的能力要求有所提高 | 第25页 |
三、部分考查知识点被取消 | 第25-26页 |
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二章 近十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特点分析 | 第27-49页 |
第一节 近十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内容分析 | 第27-44页 |
一、考点 | 第28-43页 |
二、语料来源 | 第43-44页 |
第二节 近十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形式分析 | 第44-46页 |
一、题量、题序及分值 | 第44-46页 |
二、题型 | 第46页 |
第三节 近十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考查方式分析 | 第46-48页 |
一、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 | 第47页 |
二、更加关注语言表达能力 | 第47-48页 |
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三章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发展趋势及其思考 | 第49-61页 |
第一节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发展趋势 | 第49-53页 |
一、从单纯的知识考查向能力运用过渡 | 第49-50页 |
二、语料选择具有时代性,贴近生活 | 第50-51页 |
三、命题形式趋于灵活多样 | 第51-53页 |
第二节 对语言文字运用题的思考 | 第53-57页 |
一、从学生语言文字运用学习角度的思考 | 第53-55页 |
二、从教师语言文字运用教学角度的思考 | 第55-57页 |
第三节 语言文字运用题带给教学的启示 | 第57-61页 |
一、注重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合理搭配 | 第57-58页 |
二、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结合 | 第58-59页 |
三、注意高中语文教学与高师中文教学的衔接 | 第59-61页 |
结语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5页 |
附录一 | 第65-67页 |
附录二 | 第67-69页 |
附录三 | 第69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