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6页 |
1.2.1 齿轮敲击振动分析模型 | 第10-12页 |
1.2.2 齿轮敲击模型求解方法 | 第12页 |
1.2.3 齿轮敲击台架试验方法 | 第12-14页 |
1.2.4 齿轮敲击客观评价方法 | 第14-16页 |
1.2.5 齿轮敲击控制方法 | 第16页 |
1.3 论文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| 第16-18页 |
2 变速器齿轮敲击机理及特征研究 | 第18-28页 |
2.1 前言 | 第18页 |
2.2 变速器齿轮敲击机理 | 第18-20页 |
2.2.1 敲击机理 | 第18-19页 |
2.2.2 敲击形式 | 第19-20页 |
2.3 齿轮敲击激励分析 | 第20-25页 |
2.3.1 外部激励 | 第20页 |
2.3.2 内部激励 | 第20-25页 |
2.4 敲击噪声传递路径 | 第25页 |
2.5 敲击特征分析 | 第25-26页 |
2.5.1 台架试验敲击特征 | 第25-26页 |
2.5.2 整车车内敲击特征 | 第26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26-28页 |
3 某型变速器齿轮敲击试验研究 | 第28-44页 |
3.1 前言 | 第28页 |
3.2 被试变速器特征分析 | 第28-30页 |
3.3 整车驾评试验方法 | 第30-32页 |
3.4 台架试验方法 | 第32-36页 |
3.4.1 试验目的 | 第32页 |
3.4.2 试验设备 | 第32-35页 |
3.4.3 试验工况 | 第35-36页 |
3.5 台架试验结果分析 | 第36-42页 |
3.5.1 误差分析 | 第36-38页 |
3.5.2 数据分析方法 | 第38-39页 |
3.5.3 数据分析结果 | 第39-42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2-44页 |
4 变速器齿轮敲击动力学仿真建模 | 第44-58页 |
4.1 前言 | 第44页 |
4.2 多体动力学建模方法 | 第44-46页 |
4.2.1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 | 第44页 |
4.2.2 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 | 第44-45页 |
4.2.3 刚柔耦合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 | 第45-46页 |
4.3 变速器齿轮敲击刚柔耦合仿真分析 | 第46-56页 |
4.3.1 仿真模型关键参数计算 | 第46-50页 |
4.3.2 约束边界条件设置 | 第50-52页 |
4.3.3 仿真工况 | 第52页 |
4.3.4 模型建立及验证 | 第52-56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6-58页 |
5 某型变速器齿轮敲击客观评价方法研究 | 第58-74页 |
5.1 前言 | 第58页 |
5.2 变速器齿轮敲击判定条件 | 第58-60页 |
5.2.1 敲击门槛 | 第58页 |
5.2.2 基于振动角速度的判定条件 | 第58-59页 |
5.2.3 基于接触力的判定条件 | 第59页 |
5.2.4 基于形变量的判定条件 | 第59-60页 |
5.3 变速器齿轮敲击客观评价指标计算与分析 | 第60-69页 |
5.3.1 客观评价指标选取标准 | 第60页 |
5.3.2 基于振动角速度的指标分析 | 第60-65页 |
5.3.3 基于Jerk(力对时间导数)的指标分析 | 第65-66页 |
5.3.4 基于最大敲击力的指标分析 | 第66-68页 |
5.3.5 基于惯性扭矩的指标分析 | 第68-69页 |
5.4 基于主从动齿轮转速波动变化的评价方法 | 第69-72页 |
5.5 指标校验 | 第72-73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
6 全文总结与展望 | 第74-76页 |
6.1 总结 | 第74页 |
6.2 展望 | 第74-76页 |
致谢 | 第76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2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