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教育论文--电化教育论文--计算机化教学论文

基于中小学创客教育的网络学习空间框架的设计与开发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1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现状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 1.3 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第12-13页
    1.4 主要创新点第13-14页
    1.5 论文结构安排第14-15页
第二章 理论基础第15-17页
    2.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15页
    2.2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理论第15-16页
    2.3 基于问题式学习理论第16-17页
第三章 基于中小学创客教育的网络学习空间框架的设计第17-32页
    3.1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网络学习空间的特点与设计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网络学习空间的特点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网络学习空间的设计第18-19页
    3.2 基于中小学创客教育的网络学习空间的必要性第19-21页
    3.3 中小学创客教育的特点第21页
    3.4 基于中小学创客教育的网络学习空间框架的功能需求第21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当前中小学创客教育空间的现状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功能需求第22-27页
    3.5 基于中小学创客教育的网络学习空间框架的角色划分第27页
    3.6 基于中小学创客教育的网络学习空间框架的模块划分第27-30页
    3.7 基于中小学创客教育的网络学习空间框架的总流程第30-32页
第四章 基于中小学创客教育的网络学习空间框架的开发第32-55页
    4.1 整体架构设计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MVC设计模式第32-33页
    4.2 分层设计第33-34页
    4.3 开发工具第34页
    4.4 核心模块实现第3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互动交流功能实现第34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创客教育课程管理功能实现第40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协同创客功能实现第46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知识分享功能实现第52-55页
第五章 测试与验证第55-64页
    5.1 系统测试的环境搭建第55页
    5.2 系统整体功能的测试第55-56页
    5.3 用户界面测试第56-57页
    5.4 系统性能测试第57页
    5.5 验证第57-64页
第六章 研究结果与展望第64-66页
    6.1 研究成果第64页
    6.2 创新点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提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基于创客教育的网络学习空间框架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利用众包理念,扩展创客教育的网络学习空间平台下的协作功能第64-65页
    6.3 研究的不足第65页
    6.4 研究展望第65-66页
参考文献第66-69页
附录1: 核心代码第69-84页
致谢第84-85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5页

论文共8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《大学》中的德育思想及启示研究
下一篇: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行为识别系统的研究与实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