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9-15页 |
一、研究缘起 | 第9-10页 |
二、研究综述 | 第10-12页 |
(一) 编撰者的研究 | 第10页 |
(二) 教材内容特点的研究 | 第10-11页 |
(三) 创新性和启示性方面的研究 | 第11页 |
(四) 比较研究 | 第11-12页 |
三、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四、研究目标及内容 | 第13页 |
(一) 研究目标 | 第13页 |
(二) 研究内容 | 第13页 |
五、研究方案 | 第13-15页 |
第一章 《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》编纂概述 | 第15-21页 |
第一节 《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》编纂的时代背景 | 第15-17页 |
一、编纂之初 | 第15-16页 |
二、时代思潮 | 第16-17页 |
第二节 主要编纂者及所持教育理念 | 第17-21页 |
一、主要编纂人员 | 第17-18页 |
二、编纂者的教育理念概述 | 第18-21页 |
第二章 《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》的特点及启示 | 第21-34页 |
第一节 融汇中西的新式教材 | 第21-25页 |
一、与传统蒙学关系密切 | 第21-22页 |
二、教材对西学的吸收 | 第22-23页 |
三、识字教材的经典与现代 | 第23-25页 |
第二节 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| 第25-27页 |
一、以人为本 | 第25-26页 |
二、“性灵说” | 第26页 |
三、分级教学 | 第26-27页 |
第三节 科学的识字方法 | 第27-29页 |
一、字分粗浅,避免遗忘 | 第27-28页 |
二、教师释义,积累识字 | 第28-29页 |
第四节 汉字书写与插画 | 第29-34页 |
一、全书手写,工整与审美兼收 | 第29-31页 |
二、力求形象,简洁直观的插画 | 第31-33页 |
三、汉字书写与插画对现代识字教材的启示 | 第33-34页 |
第三章 《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》与相关教材、字典的对比 | 第34-42页 |
第一节 与同时期教材对比——与《国民字课图说》的对比 | 第34-35页 |
第二节 与现代校本教材的对比 | 第35-38页 |
一、与《12岁以前的语文》对比 | 第35-37页 |
二、与现代校本教材的对比 | 第37-38页 |
第三节 “字典”的讨论——以《新华字典》(2006年) 为例 | 第38-42页 |
第四章 《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》再版与市场需求 | 第42-46页 |
第一节 再版情况统计分析 | 第42-43页 |
第二节 再版的现实意义 | 第43-44页 |
第三节 市场需求分析 | 第44-46页 |
第五章 《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》的开发、运用分析 | 第46-52页 |
第一节 改编可行性分析 | 第46-48页 |
一、重新改编的意义思考 | 第46-47页 |
二、借鉴《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》元素的思考 | 第47-48页 |
第二节 使用可行性分析 | 第48-50页 |
一、学校教育 | 第48页 |
二、家庭教育 | 第48-50页 |
三、教育培训机构 | 第50页 |
第三节 应用程序开发设计构思 | 第50-52页 |
一、检索释义 | 第50-51页 |
二、语音朗读 | 第51页 |
三、教学视频 | 第51页 |
四、动画故事 | 第51-52页 |
结语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6页 |
附录 | 第56-75页 |
附录1:《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》手机APP设计项目书 | 第56-64页 |
附录2:《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》引入语文识字教学的教学设计 | 第64-68页 |
附录3:我国古代建筑相关材料 | 第68-7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、论文 | 第75-76页 |
致谢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