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企业经济论文--企业财务管理论文

企业合并中或有对价的确认与计量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1 绪论第11-21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背景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文献综述第12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或有对价的定义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或有对价的初始确认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或有对价的后续计量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或有对价的终止确认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文献述评第17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思路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9页
    1.4 研究贡献与不足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贡献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不足第19-21页
2 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第21-31页
    2.1 概念界定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企业合并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合并对价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或有对价第22-23页
    2.2 理论分析第23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或有对价的形成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或有对价的分类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或有对价的经济实质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或有对价确认与计量的主体第28-31页
3 企业合并中或有对价的初始确认研究第31-43页
    3.1 国内外准则的有关规定及实务处理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国内外准则的有关规定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初始确认的实务处理第33-34页
    3.2 企业合并中或有对价初始确认分歧及原因分析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企业合并中或有对价初始确认分歧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企业合并中或有对价初始确认分歧的原因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3.3 企业合并中或有对价的初始确认分析第36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企业合并中或有对价的确认标准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企业合并中或有对价的确认时点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企业合并中或有对价初始确认的项目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企业合并中或有对价的初始计量第40-43页
4 企业合并中或有对价的后续计量研究第43-53页
    4.1 国内外准则的有关规定及实务处理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国内外准则的有关规定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后续计量的实务处理第46页
    4.2 企业合并中或有对价后续计量分歧及原因分析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企业合并中或有对价后续计量分歧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企业合并中或有对价后续计量分歧的原因分析第47-48页
    4.3 企业合并中或有对价的后续计量分析第48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计量期间或有对价的后续计量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非计量期间或有对价的后续计量第50-53页
5 企业合并中或有对价的终止确认研究第53-59页
    5.1 国内外准则的有关规定及实务处理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国内外准则的有关规定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终止确认的实务处理第54-55页
    5.2 企业合并中或有对价终止确认分歧及原因分析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企业合并中或有对价终止确认分歧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企业合并中或有对价终止确认分歧的原因分析第55-56页
    5.3 企业合并中或有对价的终止确认分析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权利型或有对价的终止确认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义务型或有对价的终止确认第57-59页
6 结论与建议第59-65页
    6.1 研究结论第59-60页
    6.2 对策建议第60-6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明确企业合并中或有对价的概念和分类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统一企业合并中或有对价确认的标准及项目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规范企业合并中或有对价的后续变动处理第62-63页
    6.3 研究展望第63-65页
参考文献第65-69页
硕士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第69-71页
后记第71-72页

论文共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社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--以残友集团为例
下一篇:北京SZ培训机构发展战略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