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2页 |
1.1 变几何涡轮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2 变几何涡轮的发展及其应用 | 第9-10页 |
1.3 本文主要工作 | 第10-12页 |
第二章 变几何平面叶栅试验台设计 | 第12-25页 |
2.1 试验台的建立 | 第12-14页 |
2.2 试验叶栅 | 第14-16页 |
2.2.1 试验叶栅的参数 | 第14-15页 |
2.2.2 叶栅变几何的设计 | 第15-16页 |
2.3 试验的测量设备 | 第16-21页 |
2.3.1 三孔探针 | 第17-19页 |
2.3.2 压力扫描阀 | 第19-20页 |
2.3.3 三维自动走位坐标架 | 第20-21页 |
2.4 风洞出口气流品质测量 | 第21-22页 |
2.5 叶栅出口测量面的选择 | 第22-23页 |
2.6 测量点的分布 | 第23-24页 |
2.7 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变几何平面叶栅试验结果分析 | 第25-37页 |
3.1 叶栅表面静压系数 | 第25-28页 |
3.1.1 叶栅表面静压系数定义 | 第25-26页 |
3.1.2 变几何平面叶栅表面静压系数分布 | 第26-28页 |
3.2 叶栅出口总压损失系数分布 | 第28-32页 |
3.2.1 出口总压损失系数定义 | 第28-29页 |
3.2.2 变几何平面叶栅出口总压损失系数分布 | 第29-32页 |
3.3 叶栅出口气流角分布 | 第32-3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四章 变几何平面叶栅数值模拟 | 第37-52页 |
4.1 变几何平面叶栅数值计算方法 | 第37-40页 |
4.1.1 NUMECA 介绍 | 第37-38页 |
4.1.2 数值计算方法 | 第38-40页 |
4.2 数值计算条件 | 第40-42页 |
4.2.1 计算模型和网格 | 第40-41页 |
4.2.2 计算湍流模型的选择 | 第41-42页 |
4.2.3 数值计算边界条件的确定 | 第42页 |
4.3 数值计算结果 | 第42-46页 |
4.3.1 叶片表面静压分布 | 第42页 |
4.3.2 叶栅出口截面总压损失系数的分布 | 第42-44页 |
4.3.3 叶栅出口气流角分布 | 第44-46页 |
4.4 0°转角下不同高度总压损失系数和出口气流角分布 | 第46-47页 |
4.5 不同转角下气动参数试验和计算对比 | 第47-51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五章 变几何平面叶栅流场及损失分析 | 第52-66页 |
5.1 数值计算流场分布 | 第52-58页 |
5.1.1 叶栅顶部间隙涡的形成过程 | 第52-55页 |
5.1.2 叶栅顶部流线图 | 第55-56页 |
5.1.3 流道截面速度场分布 | 第56-58页 |
5.2 变几何叶栅各种损失分布 | 第58-65页 |
5.2.1 变几何叶栅损失组成 | 第58-59页 |
5.2.2 A-M、D-C 和 K-0 三种损失模型介绍 | 第59-62页 |
5.2.3 试验结果、数值计算结果与三种损失模型预测结果比较 | 第62-65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6-68页 |
6.1 总结 | 第66-67页 |
6.2 展望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