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44页 |
1.1 引言 | 第15页 |
1.2 壳聚糖的结构及其基本性质 | 第15-18页 |
1.2.1 壳聚糖的结构 | 第15-16页 |
1.2.2 壳聚糖的性质 | 第16-17页 |
1.2.3 壳聚糖的化学改性 | 第17-18页 |
1.3 壳聚糖降解研究现状 | 第18-23页 |
1.3.1 化学降解法 | 第18-19页 |
1.3.2 物理降解法 | 第19-20页 |
1.3.3 生物降解法 | 第20-22页 |
1.3.4 复合降解法 | 第22-23页 |
1.4 低聚壳聚糖的应用研究现状 | 第23-30页 |
1.4.1 低聚壳聚糖的理化特性 | 第23-24页 |
1.4.2 低聚壳聚糖的生理活性 | 第24-26页 |
1.4.3 低聚壳聚糖的应用 | 第26-30页 |
1.5 脉冲电场系统简介及应用介绍 | 第30-33页 |
1.5.1 电场与电场强度 | 第30-32页 |
1.5.2 电场参数 | 第32-33页 |
1.5.3 脉冲电场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| 第33页 |
1.6 立题的背景、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| 第33-34页 |
1.6.1 立题的背景和意义 | 第33-34页 |
1.6.2 主要的研究内容 | 第3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4-44页 |
第二章 脉冲电场对壳聚糖降解的影响 | 第44-71页 |
2.1 前言 | 第44页 |
2.2 实验材料和设备 | 第44-46页 |
2.2.1 实验材料 | 第44页 |
2.2.2 实验主要仪器 | 第44-45页 |
2.2.3 PEF 设备 | 第45-46页 |
2.3 实验方法 | 第46-53页 |
2.3.1 脉冲电场处理方法 | 第46-47页 |
2.3.2 溶液电导率的测定 | 第47页 |
2.3.3 脱乙酰度的测定 | 第47-48页 |
2.3.4 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表征方法 | 第48-50页 |
2.3.5 特性粘度测定方法 | 第50-51页 |
2.3.6 粘均分子量测定 | 第51页 |
2.3.7 重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测定(GPC) | 第51页 |
2.3.8 红外光谱(FTIR)分析 | 第51-52页 |
2.3.9 紫外可见光光谱(UV)分析 | 第52页 |
2.3.10 扫描电镜(SEM)分析 | 第52页 |
2.3.11 X 射线衍射(XRD)分析 | 第52-53页 |
2.3.12 数据统计分析 | 第53页 |
2.4 结果与分析 | 第53-65页 |
2.4.1 壳聚糖质量浓度与电导率的关系 | 第53-54页 |
2.4.2 电场强度对壳聚糖降解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2.4.3 PEF 作用下处理时间对壳聚糖降解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2.4.4 PEF 作用下壳聚糖质量浓度对降解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2.4.5 PEF 作用下电导率对壳聚糖降解的影响 | 第57页 |
2.4.6 电场降解壳聚糖的 GPC 分析 | 第57-59页 |
2.4.7 壳聚糖及降解产物的粘均分子量及脱乙酰度 | 第59-60页 |
2.4.8 壳聚糖降解产物的红外光谱 | 第60-61页 |
2.4.9 壳聚糖及降解产物的紫外光谱 | 第61-62页 |
2.4.10 壳聚糖及降解产物的 SEM 图 | 第62-64页 |
2.4.11 壳聚糖及降解产物的 X 射线衍射光谱 | 第64-65页 |
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1页 |
第三章 脉冲电场和双氧水协同作用对壳聚糖降解的影响 | 第71-90页 |
3.1 前言 | 第71-73页 |
3.1.1 双氧水的性质及应用 | 第71页 |
3.1.2 双氧水降解壳聚糖研究进展 | 第71-73页 |
3.2 实验材料和设备 | 第73-75页 |
3.2.1 实验材料 | 第73-74页 |
3.2.2 实验主要仪器 | 第74页 |
3.2.3 实验装置 | 第74-75页 |
3.3 双氧水降解壳聚糖研究 | 第75-78页 |
3.3.1 实验方法 | 第75页 |
3.3.2 双氧水降解壳聚糖条件优化 | 第75-76页 |
3.3.3 结果与分析 | 第76-78页 |
3.4 PEF 与双氧水协同降解壳聚糖 | 第78-87页 |
3.4.1 实验步骤 | 第78-79页 |
3.4.2 壳聚糖降解产物的分析测试 | 第79页 |
3.4.3 结果与分析 | 第79-87页 |
本章小结 | 第87-8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8-90页 |
第四章 脉冲电场和臭氧协同作用对壳聚糖降解的影响 | 第90-106页 |
4.1 前言 | 第90-91页 |
4.1.1 臭氧性质及应用 | 第90-91页 |
4.1.2 臭氧降解壳聚糖的研究进展 | 第91页 |
4.2 实验材料和设备 | 第91-93页 |
4.2.1 实验材料 | 第91-92页 |
4.2.2 实验主要仪器 | 第92页 |
4.2.3 实验装置 | 第92-93页 |
4.3 臭氧降解壳聚糖研究 | 第93-96页 |
4.3.1 实验步骤 | 第93页 |
4.3.2 臭氧降解壳聚糖条件优化 | 第93-94页 |
4.3.3 结果与分析 | 第94-96页 |
4.4 PEF 与臭氧协同降解壳聚糖研究 | 第96-98页 |
4.4.1 实验方法 | 第96-97页 |
4.4.2 结果与分析 | 第97-98页 |
4.5 壳聚糖降解产物的分析测试 | 第98-103页 |
4.5.1 分析测试方法 | 第98-99页 |
4.5.2 结果与讨论 | 第99-103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0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3-106页 |
第五章 脉冲电场作用过程的能量分析及机理探讨 | 第106-120页 |
5.1 前言 | 第106页 |
5.2 实验材料和设备 | 第106-107页 |
5.2.1 实验材料 | 第106页 |
5.2.2 实验主要仪器 | 第106-107页 |
5.3 实验方法 | 第107-109页 |
5.3.1 脉冲电场处理壳聚糖过程能量计算 | 第107-108页 |
5.3.2 活性氧浓度的测定 | 第108-109页 |
5.4 结果与讨论 | 第109-111页 |
5.4.1 脉冲电场处理过程能量分析 | 第109-110页 |
5.4.2 活性氧浓度分析 | 第110-111页 |
5.5 脉冲电场处理壳聚糖的作用机理探讨 | 第111-116页 |
5.5.1 自由基反应与理论 | 第111-112页 |
5.5.2 脉冲放电与 OH 自由基的研究 | 第112-113页 |
5.5.3 电场强化臭氧传质效果及电场与臭氧协同作用研究 | 第113-114页 |
5.5.4 自由基与壳聚糖降解的理论研究 | 第114-116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1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6-120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120-123页 |
一、结论 | 第120-121页 |
二、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| 第121-122页 |
三、展望 | 第122-123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123-125页 |
致谢 | 第125-126页 |
附件 | 第12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