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无机化学论文--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--第Ⅳ族非金属元素(碳和硅)及其化合物论文--碳C论文

氧化石墨烯、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功能复合膜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综述第12-39页
    1.1 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第12-13页
    1.2 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的结构与特性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的结构第13-14页
    1.3 石墨烯的表征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原子力显微镜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拉曼散射第15页
    1.4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第15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机械剥离法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化学法第18-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2.1 化学还原法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2.2 溶剂热还原法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2.3 热膨胀还原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催化生长法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3.1 外延生长法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3.2 化学气相沉积法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其它方法第25-27页
    1.5 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的应用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电子器件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传感器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储能应用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3.1 锂离子电池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3.2 超级电容器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3.3 储氢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3.4 太阳能电池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3.5 燃料电池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4 生物医药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5 聚合物复合材料第30页
    1.6 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/聚合物功能复合材料第30-37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石墨烯的表面修饰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6.1.1 共价键合功能化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6.1.2 非共价键合功能化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/聚合物复合方法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6.3 聚合物/石墨烯功能复合材料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6.3.1 环氧树脂/石墨烯功能复合材料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6.3.2 聚苯乙烯/石墨烯功能复合材料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6.3.3 Nafion/石墨烯功能复合材料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6.3.4 聚亚氨酯/墨烯功能复合材料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6.3.5 聚偏氟乙烯/石墨烯功能复合材料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6.3.6 聚(3,4-乙撑二氧噻吩)/石墨烯功能复合材料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6.3.7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/石墨烯功能复合材料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6.3.8 壳聚糖/石墨烯功能复合材料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6.3.9 聚氯乙烯/石墨烯功能复合材料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6.4 聚合物/氧化石墨烯功能复合材料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6.4.1 聚乙烯醇/氧化石墨烯功能复合材料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6.4.2 硅树脂/氧化石墨烯功能复合材料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6.4.3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/氧化石墨烯功能复合材料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6.4.4 壳聚糖/氧化石墨烯功能复合材料第37页
    1.7 本文的研究工作第37-39页
第二章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第39-49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39页
    2.2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表征方法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主要试剂、材料与仪器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氧化石墨的制备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氧化石墨烯的表征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4.1 微观形貌表征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4.2 化学结构表征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4.3 热分析第42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讨论第42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天然鳞片石墨和氧化石墨烯的微观形貌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化学结构分析第43-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1 FT-IR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2 XRD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3 XPS分析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TGA分析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氧化石墨烯的分散性第47-48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48-49页
第三章 石墨烯的制备及其聚偏氟乙烯导电复合膜第49-71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49页
    3.2 石墨烯的制备及表征第49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主要仪器、试剂及材料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石墨烯的制备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石墨烯的表征方法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1 化学结构分析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2 热分析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3 微观形貌分析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4 导电性分析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结果讨论第52-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4.1 FT-IR分析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4.2 XRD分析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4.3 XPS分析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4.4 拉曼光谱分析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4.5 热重分析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4.6 微观形貌分析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4.7 导电性分析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浓硝酸对比试验结果讨论第61-63页
    3.3 石墨烯/聚偏氟乙烯导电复合膜的制备及表征第63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实验试剂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石墨烯/聚偏氟乙烯导电复合膜的制备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石墨烯/聚偏氟乙烯导电复合膜的表征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3.1 微观形貌分析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3.2 力学性能分析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3.3 X-射线衍射分析分析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3.4 热重分析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3.5 导电性分析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结果与讨论第65-7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4.1 微观形貌分析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4.2 力学性能分析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4.3 X-射线衍射分析分析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4.4 热重分析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4.5 导电性分析第69-70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70-71页
第四章 氧化石墨烯/磺化聚醚醚酮复合质子交换膜第71-95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71-74页
    4.2 实验部分第74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验原料及试剂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SPEEK的合成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SPEEK/GO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备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复合膜的性能表征第76-8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4.1 微观形貌分析及X-射线能量散射谱分析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4.2 FT-IR分析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4.3 力学性能分析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4.4 热分析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4.5 溶胀性能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4.6 甲醇透过系数的测定第76-7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4.7 复合膜电导率的测定第78-81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讨论第81-9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微观形貌分析第81-8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FT-IR分析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力学性能分析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热分析第87-8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复合膜溶胀性能第8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复合膜的阻醇性能第89-9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7 复合膜的质子电导率第91-93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93-95页
第五章 SPEEK超滤膜第95-117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95-96页
    5.2 实验部分第96-11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实验材料第9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SPEEK的合成第9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SPEEK超滤膜的制备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3.1 铸膜液的配置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3.2 刮膜与浸没第9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3.3 后处理第9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SPEEK超滤膜的表征第97-10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4.1 微观结构分析第97-9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4.2 含水率及溶胀性能分析第9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4.3 孔径分析第98-9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4.4 热分析第9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4.5 力学性能分析第9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4.6 渗透选择性能第99-10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4.7 抗污染性能分析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结果与讨论第104-1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5.1 膜微观结构分析第104-10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5.2 含水率及溶胀性能分析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5.3 膜孔径分析第108-10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5.4 热分析第109-11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5.5 力学性能分析第110-11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5.6 渗透选择性能分析第111-11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5.7 抗污染性能分析第113-116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116-117页
第六章 SPEEK及SPEEK/GO复合纳滤膜第117-138页
    6.1 引言第117-118页
    6.2 SPEEK纳滤膜第118-13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实验原料及试剂第11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SPEEK的合成第11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SPEEK纳滤膜的制备第118-11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SPEEK纳滤膜的性能表征第119-12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2.4.1 纳滤膜的微观结构分析第1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2.4.2 纳滤膜的含水率第1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2.4.3 热分析第1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2.4.4 力学性能分析第1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2.4.5 SPEEK纳滤膜的渗透选择性能第119-12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5 结果与讨论第121-1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2.5.1 铸膜液中聚合物浓度对膜性能影响第121-1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2.5.2 凝固浴温度对膜性能的影响第124-1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2.5.3 凝固浴种类对膜性能的影响第126-1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2.5.4 热处理对膜性能的影响第1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2.5.5 进料液温度对膜性能的影响第128-1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2.5.6 操作压差对膜性能的影响第130-131页
    6.3 SPEEK/GO复合纳滤膜第131-13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SPEEK/GO复合纳滤膜的制备第131-13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SPEEK/GO复合膜的性能表征第132-1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3.2.1 复合膜的微观结构分析第1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3.2.2 复合膜的含水率及溶胀率第1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3.2.3 复合膜的热重分析第1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3.2.4 复合膜的渗透选择性能第132-133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结果与讨论第133-1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3.3.1 复合膜微观形貌第133-1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3.3.2 复合膜的含水率与溶胀率第1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3.3.3 复合膜的热重分析第134-1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3.3.4 复合膜的渗透选择性能第135-136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136-138页
第七章 结论第138-140页
参考文献第140-161页
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情况第161-162页
致谢第162页

论文共1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步态的身份识别技术研究
下一篇:脉冲电场—活性氧协同作用降解壳聚糖研究